第十三章 袁世凯说,中国还得有皇帝
uot;让我作幕后,他便藏得更深了。好良苦的用心!quot;他还是说:quot;我明白大总统的意思了,我一定会按照吩咐去办。quot;
夏寿田走了,杨度皱起了眉头。
杨度认定quot;中国是个非君主制不可quot;的国家。无论什么能人,都不可超越这个事实。袁世凯称得上当代英雄,新的君主非他莫属!这么想了,杨度便有了自己的打算:quot;如此大事,躲到幕后去,将来由别人做开国元勋,自己做跳加官,我不干。组织名流成立什么学术团体,那得以我杨度为主。quot;于是,在夏寿田走后,杨度便丢下美国人的文章,自己动起笔来。杨度不愧为当代奇才,一篇《君宪救国》的大文章很快便拿出来了。
当这篇像重型炮弹一般的奇文送到袁世凯面前时,袁世凯简直是如获至宝,似饥如渴地挑灯伏案,一口气读了三遍,连声叫绝,并亲笔写了quot;旷代逸才quot;四字制匾赠杨,还专门发了quot;杨度给予匾额一方quot;的命令。杨度受宠若惊,立即呈上quot;谢恩quot;折:
......伏念度猥以微材,谬参众议,方惭溺职,忽荷品题,维祓饰之逾恒,实惶悚之无地。幸值大总统独膺艰巨,奋扫危疑,度得以忧患之余生,际开明之佳会。声华谬窃,返躬之咎弥多;皮骨仅存,报国之心未已。所有度感谢下忱,理合恭呈大总统钧鉴。
不久,杨度的妙文便由段芝贵密印分发给各省军政长官。
杨度知道他的quot;论quot;被袁世凯接受了,又推向全国了,心里十分高兴,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一番大事业的决心:他要争头功,争开国元勋。袁世凯不是想有一个quot;大名流quot;参加的团体来为他造舆论么,好,我就给他组搭一个由quot;大名流quot;为主的团体。
杨度有号召力,更有一批朋党,很快,他便邀约到孙毓筠、胡瑛、严复、刘师培、李燮和等5人,拉起了一个改帝制的团体,并于1915年8月14日发出6人联名quot;通电quot;,通电罗列了一大串中外形势,各国体制优劣,最后表明,他们这个组织是quot;学术性的团体quot;,宗旨是quot;以筹一国之安quot;,quot;将于国势之前途及共和之利害,各抒已见,以尽切磋之意quot;。通电希望quot;全国远识之士,惠然肯来,共相商榷quot;。因为他的宗旨是quot;以筹一国之安quot;,它的名称自然称之为quot;筹安会quot;了。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便出现一个全是丑角组织的拉倒车组织--筹安会。有人给杨度等人糊了顶高帽,叫quot;筹安会六君子quot;。
这6位也堪称得起quot;君子quot;:杨度,大名鼎鼎,我们已经给了他许多笔墨;孙毓筠、胡瑛、李燮和3人,都是同盟会的变节人物,早为袁所利用,政治风云中的东倒西歪名士;严复,北洋水师学堂的教习,因为quot;国会quot;事曾被清政府通令拿办,躲藏期译书自慰,译有西方名著《天演论》、《原富》,一时间小有名气。此人颇有一副令人猜不透的脸膛:当初,袁世凯作了北洋大臣想高抬他时,他说:quot;袁世凯什么东西,够得上与我为伍!quot;袁世凯被载沣赶下台,到彰德quot;养疴quot;时,他却又说:quot;此人国之栋梁,奈何置之闲散!quot;民国之后,他曾被聘为京师大学堂监督,袁世凯还聘他为总统府顾问。筹安会既是quot;大名流quot;组成的学术团体,自然少不了他--不过,有人调查过,此人并未著文鼓吹帝制。
刘师培,是国中排满较早著名的人士,曾和章太炎组织光复会。著有《攘论》、《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