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南方北方还是以和为贵
臣,就非你莫属了。quot;
quot;难为我了吧。quot;quot;人尽其用么!quot;quot;那么,内阁这一摊子呢?quot;
quot;当务之急是南方军事。quot;袁世凯说:quot;把军队抓住,你到了军咨处,内阁就不去问他了。我想同你谈的,是咱们如何把当前这个局面稳下来,扭转它。quot;
人事都已圈定,局面自然由这些人去主宰,具体事情便好磋商了;再加上袁氏上任,前方军队听命,还有什么不好办事的呢?二人谈到深夜,袁世凯猛然间又叹息起来。
quot;菊人兄,我在彰德闲居两年,倒是对世界形势有所沉思;沉思之后,有所惊叹;惊叹之后,仍有沉思......quot;
徐世昌心里一沉:quot;如此循环沉思,有何所见?quot;袁世凯点点头,quot;所思甚深!quot;
quot;愿闻一二。quot;
quot;民主、共和是当今潮流。quot;袁世凯说:quot;如此这般,大清王朝似有滞后了。quot;
quot;摄政王也曾提出立宪问题。quot;徐世昌说。
quot;那是在君主掌权下立宪。quot;袁世凯说:quot;中国实行不了立宪和宪政。据此,对于南方问题,我们必须思索出自己的一条新路,不能是以消灭为唯一目的。quot;
袁世凯说这番话的时候,心中早有更深远的预谋,他想利用民主革命的新潮流,对朝廷施加压力,攫取更大的权力--他有信心。此番出山,并非朝廷恩典,而完全是革命党所逼,有革命党存在,袁世凯战他不灭,他就可以据为条件,再向朝廷讨价。攫到什么程度?他尚未想准。
徐世昌虽未思索这件事,但他已为自己留下后路,东北接待李石曾和以后不时思念着李石曾,又表示不与革命党为敌,这都是后路。现在,即将上任的袁世凯突然提出事,徐世昌犹觉他在东北走的那一步棋是走对了。于是,乘着袁世凯的话题,又有些自作聪明地说:quot;慰庭,我历来敬佩你的远见!这一沉思,你思得大有远谋。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何为时务?时务--潮流也!是的,我们都是大清重臣,食君禄、报皇恩,天经地义。然而,我们毕竟又都是炎黄子孙,我们不能不为华夏祖国着想。大清王朝......大清王朝......quot;他本来想数说一番大清王朝的腐败,可他,还是收敛、纳默了。他只轻轻地叹息一下:quot;咳......quot;
袁世凯完全明白了此时徐世昌的情,他起身告别时,语重心长地对徐世昌说:quot;菊人兄,此处所谈,务不可与外人道也!quot;
quot;菊人愿与慰庭共生死!quot;
袁世凯上台之后,京中形势大变:内阁果然取消了协理大臣,为了向庆亲王表示忠心,袁将其亲信、原阁丞华世奎留原职,并晋升为正二品,成为不是协理大臣的协理大臣。华世奎是徐世昌的同乡友好,素来敬重徐,一切仍以徐之马首是瞻,辅阁事,便形成了唯徐一人了。徐世昌兼任了军谘大臣,代行军事统帅部参谋长之职,此,开辟了清新军quot;无参谋长quot;之军事时代。一切调正完毕,清王朝的军政大权便完全落到了袁世凯之手。而徐世昌,则成为袁之下第一权人。
袁世凯复出之后,京汉线上的北洋军队突然勇猛起来,转瞬之间,汉口便回到了清军手中。
奇妙地是,汉口收复之后,远在长江下游的六朝古都南京却被革命军占领了!
其实,也不必奇怪,长江上发生的异变,完全是袁世凯精心导演的--冯国璋、段祺瑞两军南下,势如破竹,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