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到青岛闲蹲去了
的话。然而,吴笈荪也知道,徐世昌并不是一位见权不动心的人,平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都是为了利己发展,何况,他又是袁世凯的最得力助手,为了袁的腾达费尽心机,袁有今天,徐的功劳第一,难道他徐世昌单单是为朋友的前程吗?果然是那样,连军谘大臣也不必接受,何况又去旧宫中走一遭呢?所以,吴笈荪还是笑笑说:quot;菊帅的为人,自然是光明磊落、有口皆碑的,无论是朝是野,所论皆然。不过,菊帅也应明白,项城所以会有今天,人为是其一,同时也得天命。大清盛世已经去了,朝政不振,黎民遭灾,天亦怜之,这便是潮流,菊帅是精通国史的,心中自然明明白白。留得一身清,固然可以流芳千古,可是,那又与事有何补呢?与倒悬之民有何益呢......quot;吴笈荪还想再quot;延深quot;下去,说一通quot;识时务者为俊杰quot;的话。可是,他猛然想到站在自己对面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昔日每每quot;聆听教诲quot;的师长,顶头上司,于是,他收敛了,改口说:quot;其实,世湘所明白的道理,无一不是从菊帅的教诲中所得,世湘感到极有道理,才重述一二,还不知道说的是否得体,要请菊帅指点呢。quot;
退隐青岛,应该说是徐世昌沽名的权宜之举。李国杰之突然出走,对他震惊很大,他想:quot;若是世人知道是我监视密告所逼,我有何面目直对青天黄土!清帝是逊位了,太后、摄政王、小皇上人都在,无论满汉各族旧臣还都留着长长的辫子,上上下下瓜葛自然犹密,我若处处监视,岂不处处树敌!quot;徐世昌有自己的处世哲学,明哲保身的道理他早已运用自如。但是,在今天,在青山碧海的青岛,吴笈荪虽然语多学舌,他听起来却颇有感触。quot;是的,在保皇还是扶袁问题上,是要三思而行;沽名与务实不可兼得;做寓公固然清清悠悠,但毕生心血又是为了什么?quot;徐世昌情颇紊乱,quot;避乱quot;之外,仍存有重重地一层quot;恋栈quot;。他叹息一声,对吴笈荪说:quot;世湘,你的意思自有卓见,我也能诚服,只是,刚出京城,心绪不静,许多事想理理。这样,你回京去告诉慰庭,对于他的厚意我领了,请他给我时间,容我冷静地思索一番,何去何从?我自会决定。quot;quot;项城无意勉为,但企盼之心,还望能体谅。quot;吴笈荪说完话便匆匆告辞。
隐居青岛的徐世昌,并非看破红尘,从此遁人空门,而是他避险求稳,以静待动。徐世昌老谋深算,平生不贸然行一件事,几十年官场生涯,更练得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冷冷热热都把握得分寸妥当,他现在所以不尽心帮袁世凯,是因为他尚未测定袁世凯的结局。清室是无望复辟了,袁世凯只是个临时大总统,南方革命党方兴未艾,前程未卜,鹿死谁手,国事尚难定夺,所以,即便袁世凯让他做内阁总理,他也绝不会受命。离京前,徐世昌特地把周树模叫到自己家中,关起门来,面对面地对他说:quot;少朴(周树模,字少朴,甘肃天门人),有些事我考虑了许多日子,还是拿不定主意,想想,只有和你商量了,我知道你会推心置腹。quot;
周树模与徐世昌是同年举人,只是比他晚中进士二年,徐是光绪丙戊科进士,周是己丑科进士,他们却都是蹲过翰林院的。有一点不同的是,徐世昌由翰林转军事发迹,而周树模由翰林擢御史,曾作出洋考察政治大臣随员(也就是那一次徐世昌因爆炸案未能成行的随员一职由周顶替了),回来后即授江苏提学使;徐世昌督东三省时,把周带到东北,先是奉天左参赞,后是黑龙江巡抚,与徐世昌由浅人深,成了莫逆之交。徐世昌回京,宣统元年周树模亦回京被授平政院院长,成为徐世昌、袁世凯的心腹。周树模是个勤廉忠鲠,心地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