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成十五年,先遣人分赴南北,将要移民的地方与要移民的人都算清楚了,第一年竟只移民一万户,且这些人必是北方无业之民,或为乞丐,或为招安之盗贼。如此缓缓图之,朝廷付出有限,而长远来看,确有大利。且湖广之利,未必全在于移民,应于北方征募老农,前往湖广为农师,劝农教农,如此持之以恒,二十年后,必收全功。”
文彦博却毫不客气地反问道:“当世说得轻巧,为政者十五年坚持不懈,图二十年后之利,又岂是容易之事?石越年轻,急于求成,既是孟浪,然亦是本朝风气使然。依我说,朝廷能安静劝农,少收两税,便是上策。”
“诚然。石子明其实亦并非不知缓缓图谋之理,他道路修建之法,便是长达百年,却不知为何,移民之事,便要急于求成,非要五年之内见功。”冯京又想了想,终是不能明白,只得无奈地摇摇头。
文彦博冷笑道:“百年之规划,真是痴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谁能管得住二十年后之事?全篇奏折,最愚不可及者,便是道路修建,朝廷有此数亿贯,早已北伐燕云。此时辽国内乱,本是大好机会,朝廷不敢动手,还不是缺钱?本来石子明建议皇上整编禁军,训练将校士卒,老夫亦觉得他知世务,远胜王介甫。若从此事来看,未免让人失望。”
冯京知道文彦博对石越素来观感一般,虽然皇帝给两家订下亲事,但是文彦博三朝元老,说话之间,也未必会给谁留面子。当下不再讨论这个话题,只笑道:“此事竟不知何人泄密,想来惹怒龙颜者,或是此事。”
“管他谁人泄密,到头来还是报纸泄密。”文彦博对于报纸,始终没什么好印象。
但即便是文彦博如此不屑一顾的计划,也并非没有支持者。次日,《汴京新闻》便针对《苏石奏折》刊登了一系列的评论,其中既有白水潭博物系学生的支持,也有士林的担忧与怀疑。而随着当天开封府正式以泄密罪提审唐坰等一干编辑,从侧面证明了《苏石奏折》之真实性后,关于此事的讨论,立刻变成众所关注的焦点。支持者与反对者纷纷在《汴京新闻》与《西京评论》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与指责。与此同时,商人与百姓们谨慎地评估着移民与修路的可能性,厢军与其家属有些则担忧着是否会遭到裁汰的命运,有些却期盼着被裁汰……朝中的大臣更是纷纷上书,未雨绸缪地劝告皇帝不要推行这个计划。而最让人担心的则是北方百姓和湖广四路汉蕃居民听到传言后可能产生的惊慌与不安——这些地方的百姓在不久之后听到的“新闻”,必然大大走样。
所以,石越此时已经明白,短期内,自己这个计划已经彻底夭折!尽管他从未指望这个计划会获得通过,但以这样的方式夭折,却也并非他所愿——这份奏折留给清议的,绝不会是一个好印象。要命的是,这时候京城里正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举子。
果然,到了九月十五日,民间对此事的关注几乎已经超过了省试与辽国内战,众多在京参加省试的举子们议论纷纷,有传言说他们准备云集白水潭辩论此事。终于,到了九月十六日,宋廷再也无法坐视了,为了安抚已经动摇和将要动摇的军心民心,在石越的请求下,皇帝亲自拟写了《安民诏》,向天下臣民宣布,《苏石奏折》所叙内容只是朝廷的一种讨论,朝廷并无实施之意图;而裁军云云,更是无稽之谈。这份《安民诏》由各大报开出头版整版转载,总算是暂时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石越则在《皇宋新义报》发表了一篇著名的错误百出却影响巨大的署名文章——《货币乘数效果》,指出货币只有进行流通,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由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货殖思想。因为石越学术宗师的地位,这篇文章一面世,就引起了各大学院、书院的关注,各学刊纷纷讨论石越的基本观点:政府投放或收回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