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节
“他占不了先机。”李清冷冷地说道,牙齿发出轻轻摩擦的声音。

    这是十天之内,李清第七次被夏主召见。

    “改行汉法,势在必行。”秉常挥舞着手臂,空洞地喊道。

    “臣亦以为然。”李清沉声应道,“但请陛下早日定策……”

    “定策……”秉常心中忽然泛起隐隐的惧意,“你还是坚持吗?”

    “臣以为,陛下若不能真正亲政,大夏绝不可能成功改制。”李清正视着秉常的眼睛,但是秉常却将目光悄悄移开了。

    “诛杀国相,幽禁母后……”秉常在心里喃喃念着,不觉打了个寒战。

    “这样太过分了吧?”与其说秉常是心存仁善,不如说他是心存畏惧。那种与生俱来的畏惧。

    仿佛看破了这一点,李清的回答直刺要害:“陛下,若不肯犯险,绝不能成伟业。”

    “……”

    “陛下虽然心存仁善,但只恐太后与国相不这么想。”李清的声音充满诱惑,“若要改行汉法,一定要罢免国相,使太后不再干预朝政;而要罢免国相,使太后归政,不用武力,绝不可能实现。如今国家虽逢大败,但是却使梁氏失国人之心,而忠义之士如禹藏花麻亦得率兵护驾入京。今内有禹藏花麻,外有仁多澣,兼得深晓宋朝制度之文焕,是天之助陛下成功也。陛下若能早下决断,国家虽败,不足为忧,此不过复兴之基。若陛下迟迟不决,误此良机,则时机稍纵即逝,日后只得追悔莫及。”

    秉常眉头紧皱,沉吟良久,心中亦颇难决断。终于,秉常迟疑道:“以子幽母,毕竟大碍人伦。莫若效郑伯克段之事,使其先败露其迹……”

    “陛下,古今形势大不相同,又如何可以效法?!”虽然明知道夏主心中的畏惧,但是李清也无可奈何,御围内六班直只会听从皇帝或者太后的命令,若没有这支武力的支持,任何政变都只可能以失败告终。现在的局势,即便有皇帝的旨意,还需要用一点心机才能完全支配御围内六班直,何况没有皇帝的支持?

    李清只能努力说服秉常:“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陛下不忍,必为奸人所害。”

    “容朕三思。”

    李清无奈地在心里叹了口气,道:“陛下不能早做决断,迟必生变。”

    在真正要紧的关头,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断,这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

    宋军对横山的军事行动日益频繁,但是西夏却没有力量去阻止这一切,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宋军一步步抢占原本属于自己控制的要地。兰州方向的夏军统领按捺不住,擅自出兵,想抢劫一番宋朝的边境,却被王厚事先侦知,几乎把这支夏军打得连牙都找不到。西夏人损失了几百人后,便再也不敢招惹王厚。

    不过除此以外,双方便没有大的军事冲突了。宋朝似乎无力继续西征,而且也露出了议和的迹象——互市虽然没有恢复,但是私贩入境的宋朝货物却有增无减,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与绢布,涌入仁多澣控制的地区,再被转运至西夏各地,物价上涨的趋势很快就得到抑制。兴庆府虽然明知道仁多澣必然与宋朝边将有私下的交易,但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仁多澣不是好惹的,而且西夏的的确确需要宋朝的货物。

    基本上,西夏人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梁太后与秉常一致同意,趁着宋朝皇帝赵顼的生日,再次派遣使者去宋朝,以祝寿为名,向宋朝表达称臣之意,并乞求正式重开互市,以进一步缓和双方的关系。

    这原是西夏人用了一百年的老伎俩。

    不过,在四月十日宋朝的同天节到来之前,西夏国首先迎来了另一位使者:大辽北院枢密副使兼侍卫司徒卫王萧佑丹。

    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新宋Ⅱ·权柄4简介 >新宋Ⅱ·权柄4目录 > 第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