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为众矢之的,一些地方官拒不执行,台谏弹劾,清议汹汹……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越求仁得仁,何惧之有。只是这个火架,还须劳烦侍中与我一道上去烤烤!”
“这些又何足道哉?”王安石捋着胡子,嘿嘿笑道,“最可怕的,并非是这些。子明别看盐债之事,政事堂已经定策,太皇太后也已经许可。到了那时节,罪过还是子明的。子明须知,定策亦是可以变卦的……”
“只要侍中不怕被石越连累,石越又何所惧?”石越淡然笑道,“为天下先者,难免不当箭靶。侍中若是答应,不仅东南诸路之盐债发行要劳烦侍中,太府寺将在东南设立分司,负责各钱庄用交钞兑换缗钱之事,这个分司,正好一并交给侍中。除此以外,还有一桩大事,亦须侍中在东南主持!”
“大事?”还有什么比盐债更大的事?
“正是。”石越郑重地点了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一卷卷轴来,双手递给王安石。
“这是……”王安石接过卷轴,一面缓缓打开来,原来却是一幅南海诸岛地图,他正觉奇怪,忽然却发觉这地图与寻常的南海地图有所不同——在各岛之上,赫然用红笔标着完全陌生的国名,还有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名字。
“这是?”
“这便是石越要请侍中支持的一桩大事!”
“唔?”王安石不由得又看了一眼地图,忽然看见摩逸诸岛靠近琉求的一座大岛上,赫然标着“雍国·雍王颢”的字样!他眉毛一跳,猛然抬头,望着石越,“莫不是……子明莫不是想……”
石越默然点了点头。
封建诸王的札子,此时应当还在吴从龙的书房里,没有向外透露一点风声,但这么一桩大事,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瞒着王安石的。此事若想成事,高太后、司马光、王安石这三人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想请王安石去坐镇东南,石越便决定先攻克王安石。
“石得一之乱,实令人痛心疾首。痛定思痛,越以为非一劳永逸解决宗室问题不可——此亦是侍中之志!若能借此机会,恢复封建之制,不仅从此再无宗室之縻费,南海诸岛,亦可真正成为诸夏之地,更有助于恢复东南贸易之活力!”
“真是异想天开!”王安石的语气,听不出是褒是贬,他只是拿着那张卷轴,反复观看着。
“越还记得一件事。当日侍中曾想过恢复古制,侍中以为,经筵时,说书、侍讲,应当坐着给大行皇帝讲课……”石越忽然提起这件旧事,令王安石不觉一怔,他抬头望着石越,不知他是什么意思。“但此事虽然大行皇帝许可,最后却依然还是未能成事。”
“此事子明亦是知缘由的。”王安石不悦地说道,“没有一个大臣敢坐在皇帝面前讲课。”
“但曾经却是三公坐而论道的。”石越却不依不饶,“追溯孔孟之时,士大夫更可与诸侯分庭抗礼。任你如何权贵,没有人敢对士傲慢无礼!”
“子明想说什么?”王安石警惕地看了石越一眼。
“今日之世,惟君可择臣,士大夫再怎么样胸怀经天纬地之材,也要受科场搜身之辱,臣不得择君。”石越毫无顾忌地便说出这种惊世骇俗、大逆不道的话来,“大宋欲永葆太平,非徒君择臣,亦须臣可择君。惟有如此,君才能真正去礼贤下士!士才敢坦然坐着给皇帝讲课而不疑!而若要出现如此局面,则非恢复封建之制不可!”
“西周之制……”王安石轻轻说了句,比这大逆不道十倍的话,王安石也当着赵顼的面说过,由士大夫要求与皇帝共治天下,变成皇帝求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听起来的确不错。而且……
“好处不止这些……”王安石似有深意地说道,“自古以来,西汉赖有诸侯王,吕氏方不能篡汉。若西汉末之诸侯王能似国初时,王莽又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