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校,为关中桑充国。难不成雍国桑充国,便不如关中桑充国?到时休说做一桑充国,便是雍国国相,又有何难?”
若是果真能如此,他又何惮从头再来?卫棠的心里又生出了一线希望。他亦不要做什么国相,果真能有雍国,他纵在海外,亦能办出一份比《海事商报》更好的报纸来!
况且,他还能有什么好失去的?只要还有机会办报纸,卫棠什么事都敢去做!
“然,我又能做什么?此全是朝廷决策……”
“封建之事,如今正为宗室中一些鼠目寸光之辈所阻,我来找公子,便是要请公子襄助,促成此事!”
“足下之意是……”
“公子在汴京,多有师友旧交。官场中人多势利,然公子所结交之儒生,却多数在野,这些人一则未必知道其中底细,一则亦更淡泊、重道义,不至于立时便拒公子于千里之外。若公子能设法令这些人赞服吴从龙之远见卓识……”
“我明白了。”
“公子若能令坊间舆论支持封建,朝中还有些同情雍王之大臣,我亦可设法说服……”吕渊暗示道。
卫棠自然明白,所谓“同情雍王之大臣”,其实便是雍王之党羽。他所不知道的,却是吕渊此言不过诳诳他而已,以便坚定他的信心。所谓“树倒猢狲散”,此时的吕渊,已是自顾不暇,如何还能驱动那些所谓的“党羽”?此辈此时对一切与雍王有关的事,亦是避之惟恐不及,更不可能出头惹事。
来此之前,吕渊费尽千辛万苦,才收买到人与被软禁的雍王联系上,告诉赵颢朝廷已兴封建之议,向赵颢保证自己将竭力促成此事,以帮助赵颢恢复自由。正是吕渊带去的消息,令得已生自杀之念的赵颢,又恢复生存的意志。但对于吕渊来说,此时他没有任何凭恃可以依靠,却要处处提防被人出卖,所谓“促成此事”,又谈何容易?
他面前的“陕西桑充国”卫棠,实已是他惟一可以借助的人。因此,他才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游说。
总算是天不亡我!
他为免连累家族,毁容毁音,改名易姓,总算是老天还留了一线生机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