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起复
了。

    他立刻小声(怕旁边人听见)地对袁崇焕说:

    “上英明,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

    这句话意思是,皇上固然不懂业务,但是比较较真,现在忽悠他,到时候他按日期验收工作,你怎么办?

    袁督师的反应,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怃然自失。

    没事,牛吹过了,就往回拉。

    于是,当崇祯第二次出场的时候,袁督师就开始提要求了。

    首先是钱粮,要求户部支持,武器装备,要求工部支持。

    然后是人事,用兵、选将,吏部、兵部不得干涉,全力支持。

    最后是言官,我在外打仗,言官唧唧喳喳难免,不要让他们烦我。

    以上要求全部得到了满足,立即。

    崇祯是个很认真的人,他马上召集六部尚书,开了现场办公会,逐个落实,保证兑现。

    会议就此结束,双方各致问候,散伙。

    在这场召对中,崇祯是很真诚的,袁崇焕是很不真诚的,因为当时的辽东局势已成定论,后金连衙门都修起来了,能够守住就算不错,你看崇祯兄才刚二十,又不懂业务,就敢糊弄他,是很不厚道的。

    就这样,袁崇焕胸怀五年平辽的口号,在崇祯期望的目光中,走向了辽东。

    可他刚走到半路,就有人告诉他,你不用去了,去了也没兵。

    就在他被皇帝召见的十天后,宁远发生了兵变。

    兵变的原因,是不发工资。

    我曾翻阅过明代户部记录,惊奇地发现,明朝的财政制度,是非常奇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竟然都没有行政拨款。也就是说,地方办公经费,除老少边穷地区外,朝廷是不管的,自己去挣,挣得多就多花,挣得少就少花,挣不到就滚蛋。

    而明朝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都用在了同一个地方——军费。

    什么军饷、粮草、衣物,打赢了有赏钱,打输了有补偿,打死了有安家费,再加上个别不地道的人吃空额,扣奖金,几乎每年都不够用。

    宁远的情况大致如此,由于财政困难,已经连续四个月没有发工资。

    要知道,明朝拖欠军饷和拖欠工钱是不一样的,不给工资,最多就去衙门告你,让你吃官司,不给军饷,就让你吃大刀。

    最先吃苦头的,是辽东巡抚毕自肃,兵变发生时,他正在衙门审案,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绑成了粽子,关进了牢房,和他一起被抓的,还有宁远总兵朱梅。

    抓起来就一件事,要钱,可惜的是,翻遍巡抚衙门,竟然一文钱没有。

    其实毕自肃同志,确实是个很自肃的人,为发饷的事情,几次找户部要钱,讽刺的是,户部尚书的名字叫做毕自严,是他的哥哥,关系铁到这个份上,都没要到钱,可见是真没办法了。

    但苦大兵不管这个,干活就得发工钱,不发工钱就干你,毕大人最先遭殃,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关键时刻部下赶到,说你们把他打死也没用,不如把人留着,我去筹钱。

    就这样,兵变弄成了绑票,东拼西凑,找来两万银子,当兵的不干,又要闹事,无奈之下,巡抚衙门主动出面,以政府做担保,找人借了五万两银子(要算利息),补了部分工资,这才把人弄出来。

    毕自肃确实是个好人,出来后没找打他的人,反而跟自己过不去,觉得闹到这个局势,有很大的领导责任,但他实在太过实诚,为负责任,竟然自杀了。

    毕巡抚是个老实人,袁督师就不同了,听说兵变消息,勃然大怒:竟敢闹事,反了你们了!

    立刻马不停蹄往地方赶,到了宁远,衙门都不进,直接就奔军营。

    此时的军营,已彻底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朝那些事儿(柒)·大结局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柒)·大结局目录 > 第六章 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