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纯属偶然
关老爷靠得住)。

    虽然此前双方素未谋面(可能在往城下射箭时看过几眼),但双方都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特别是杨总督,获得了民军的一致推崇,他们赶走了杨鹤的轿夫,坚持一定要亲自把他抬到总督府,并以此为荣。

    一时间,西北喜讯接连,朝廷奔走相告,杨鹤跟各民军领袖的关系也相当好,逢年过节,还互相送礼,致以节日的问候。

    局面大好,大好。有效期,半年。

    杨鹤同志读过很多书,干过许多工作,明白很多道理,但是他并不知道,从招抚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已经失败了。

    因为有一个问题,他始终没弄明白。

    正是这个问题,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这个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造反?

    答案是:为了活下去。

    怎样才能活下去呢?

    有钱,有粮食。

    要说明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三段论:

    造反,是因为没钱、没粮食;投降,是因为有钱,有粮食。

    杨鹤有钱,有粮食吗?

    没有。

    所以停止投降,继续造反。

    在招降之前,杨鹤曾经认为,只要民军肯投降,事情就结束了,可是投降之后,他才明白,事情才刚开始。

    光是神一魁的部队,就有三万多人,这么多人,怎么安置?

    招来当兵,就别扯了,连自己手下那点人的军饷都解决不了,招来这些人,喝西北风?

    赶回家种地,似乎也是白扯,年年灾荒,要能回家种地,谁还造反?

    对于这个悖论,崇祯同志是知道的,也想了办法。

    他先找了几万两银子,安排发放。然后又从自己的私房钱(内库)里,拿出了十万两,交给杨鹤,让他拿去花。

    应该说,这一招还是很有效果的,民军们拿到钱,确实消停了相当长的时间。

    具体是多长呢?

    我前面说过了,半年。

    半年,把钱都花完了,自然就不投降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继续反!

    为了活下去。

    猛人出场

    崇祯四年(1631),领了半年工资后,神一魁再次反叛,西北群起响应,而且这次阵势更大,合计有三十多万人。

    搞到这个地步,朝廷极为不满,许多大臣纷纷上告。

    杨鹤很委屈,他本来就不是武将。之所以跑来办这事,实在是被人弄来的,原来是吹吹牛而已,你偏认真。来了之后,都没闲着,天天忙活这事,钱花完了,人家又反了,我有什么办法?

    崇祯更委屈,原本看你吹得挺好,觉得你能办事,才把你派过去。这么信任你,你招降了人,我立马就给你十几万两银子,连老子的私房钱都拿出来了,你把钱花完了,这帮人又反了,十万两都打了水飘,你干什么吃的?

    杨鹤委屈,就写信给崇祯,说我本不想干,你硬要我干,我要招抚,也是没有办法。

    崇祯委屈,就写了封命令:锦衣卫,把杨鹤抓起来。

    崇祯四年(1631)九月,杨鹤被捕,后发配袁州。

    鉴于杨鹤的黑锅实在太重,由始至终,朝廷没人替他说话。

    例外总是有的。

    命令传出后,一个山海关的参政主动上书,要求替杨鹤承担处罚。

    如此黑锅都敢背,是不正常的,但这个人帮杨鹤背锅,就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位参政,是杨鹤的儿子,叫做杨嗣昌。

    崇祯没有理睬,杨鹤先生的命运未能改变,依然去了袁州。

    帮父亲背锅,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导致了两个重大后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朝那些事儿(柒)·大结局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柒)·大结局目录 > 第十二章 纯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