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急先锋首吃败仗
无权”、“须请示”为借口
推得一干二净,熊、张、蒋三人碰了一鼻子的洋灰。
苏联人的态度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蒋介石气得咬牙切齿:“娘希匹!看来我要打了!”
原来,在确定东北的行政官员之后,蒋介石对那里的军事首脑人选却一时举棋不定。他先是将昆明防守司令部改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任命关麟征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后由于熊式辉对关麟征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极表不满而又迟疑不决;加之那时《双十协定》刚刚签订,他不好立马拉下脸面与共产党干起来,因而迟迟下不了手。而这时恰好龙云下台,被他“请”出了云南,龙云逢人便骂原昆明防守司令长官杜聿明而欢迎关麟征到云南去,这样他就将计就计,调关麟征为云南警备总司令,而让杜聿明去当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的军事首脑有了着落,蒋介石打内战的决心也就坚定了下来。
这样,毛泽东把东北重任交给了黄埔4期的林彪,蒋介石把东北的希望放在了黄埔1期的杜聿明身上,东北之争似乎就成了两个黄埔学生、抗日名将之间的较量。
确实,这两人之间有得一比。
1937年9月,林彪在山西平型关打了一场“七?七”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个大胜仗;而1939年12月,杜聿明则在广西昆仑关打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大恶战。
平型关和昆仑关都是进攻战。林彪占据的是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打的是巧仗,是战略战术上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杜聿明仰攻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山形,打的是硬仗,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战。
林彪指挥的是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115师,杜聿明带领的是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军第5军,两人的对手同是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林彪打的是21旅团的辎重队和后卫部队;杜聿明攻击的是21旅团的主力。
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昆仑关歼敌4000余人,旅团长也被击毙。昆仑关之战使杜聿明威名大震,平型关大捷则使林彪成为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时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名将。
现在,这两个国共双方的主将又将在东北大地上摆开擂台,及锋而试了!
和蒋介石一样,杜聿明也极崇信武力。面对东北已被共产党占领、国民党依靠苏联接收东北的幻想已无可能的现实,摆在杜聿明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诉诸武力一途了。于是,履新之际,他即将两支中国远征军的精兵——石觉的第13军和赵公武的第52军带到了东北,并于11月15日就急不可耐地猛攻山海关起来。
当时防守山海关的中共部队仅只万余人,而且还有不少新兵,平均每两人才有一枝枪。在这样实力悬殊的对抗下,中共弃守山海关也就不足为怪了。
10天之后,杜聿明又攻占了锦州。不久,沈阳也被他攒在了手心。
战争既已打响,大战当在后头,偌大的东北仅凭第13军和52军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打下锦州后,杜聿明迭电蒋介石,要求速派大军北上,以肃清东北中共军队,再回师关内作战。
作为嫡系门生,杜聿明在蒋介石面前自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况且东北的战略地位又非同一般。这样,蒋介石便将其五大王牌主力中的两支精兵——新1军、新6军,连同卢浚泉的93军、陈明仁的71军、曾泽生的60军尽遣到东北战场上来。
新1军是1946年3月用美国军舰从广州运到秦皇岛的。
调动新1军前,蒋介石对杜聿明说:“新1军是天下第一军,他们去了,东北就一定能稳下来!”
杜聿明微笑着连连称是。
孙立人笑着说:“共产党不堪一击,我们这是老虎打苍蝇!”
作为在印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