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节
    (12)

    三月中旬的一天,镇小学的齐校长急急火火地跑来,一定要见到纪载舟。还说,这事情不越级不行了,因为学校的房子塌了。纪载舟一听,事情比较严重,就马上带几个人到学校去察看。幸亏是在夜里,一个教室的后墙倒了,没有砸着学生,看了以后,这脊背嗖嗖直冒汗。这就是所谓“戴初中帽子”的小学。齐校长反映,现在的体制是,村里负责小学的修缮建设,镇里负责初中的修缮建设。由于这个小学有初中班,朝阳、路丝礁两个村支部、村委会就比着不管。让这个不伦不类的小学不小学、中学不中学的校长作难。于是,纪载舟把两个村的支书、主任叫来,狠狠地批了他们一通。高压之下,两个村很快行动,把房子修理好了。此事也引起了纪载舟对办镇初中的高度重视。

    在老同志和教育部门参加的座谈会上,大家慷慨陈词,把建设镇中学说成是叠镇的头等大事。抓教育的副镇长王海红激动地说,“纪书记,你总算是第一个重视教育的书记。你就是不解决问题,光开一个这样的座谈会,就叫我这个抓教育的副镇长知足了。过去,我反映学校的问题,从来都是排不上号。有时候,人要是强说上几句,领导就要批评,弄得我哭了好几场——”说着说着,又掏出手帕擦泪——副书记邵平说,“小红呀小红,过去是不是挨了书记的批评后,在机关不敢吭声,回去拿老公出气,夜里没有心情办事,不让老公挨你身子?”大家哄堂大笑,王海红哭笑着说,“看看邵书记的死样哩,人家说的是正事。”也就打住。

    大家谈到,抗日战争时期,省城的大学教授们纷纷跑到了叠镇这个深山区避难,一时间,山沟里群贤云集。当时地方有名的绅士、后来当了伪县长、解放后被镇压的毛志希先生,收留了这些国宝级的知识分子,办了一所“叠镇中学”,虽然没有办上几届就解放了,却培养和感染了一代人,树立了良好的学风。那一批莘莘学子,在校时候已经受共产党影响,还闹过几回学潮,声援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毕业后,即将解放,这些人年纪尚幼,并没有为国民党政府出过力,却为共产党培养了一批干部。现在,全国到处都有原“叠镇中学”的学生,像南京的大法学家高铭宣、玉琼县第一任县长、教育家叶脉等等,这些人经常给周学宏等老校友来信,询问老叠镇中学其他校友的近况。说到这里,关吉林激奋地说,“过去国民党官员能办成的事情,现在共产党为什么不能办成?”纪载舟听了觉得好笑,这犯得着和国民党比吗?忽然灵机一动,就问几个老同志,这叠镇中学在群众中影响怎样?大家纷纷表示,咱叠镇的老百姓,谁人不知道叠镇中学?都很怀念“叠中”啊。纪载舟说,“为了使这件事情办得有吸引力、号召力,我们不再提办镇中,只说是恢复重建‘叠镇中学’行不行?”大家一致叫好,只有教办主任郭春海说,“纪书记,只怕这学校的名字在县教委通不过。”周学宏老师说,“郭主任,不要紧,香港都能一国两制嘛,咱们就不能一个学校两块牌子?”纪载舟说,这好办,由王镇长去教委交涉。

    议来议去,纪载舟开始拍板,纪载舟说,恢复重建这个“叠镇中学”,不仅要办,还要一步到位,建设得符合国家标准。现在镇里很难拿出这一笔巨款,没有钱怎么办?基本的办法是,强力组织集资,大力倡导捐资,严格使用筹资。捐资这个方法,过去从来没有搞过,是到了老同志们立功的时候了。镇上就成立一个捐资助学领导小组,自己任组长,卢镇长任副组长,几个老同志为成员。到动员大会上,大家以及各部门领导带头捐资,要搞出声势。同时,办公室要把凡是在叠镇干过的老领导和叠镇籍的在外人员一网打尽,远的发信,近的就让老同志们分组上门相邀。你们要把文革中批判过的“武训精神”发扬光大,“打我一拳给两个钱,揣我一脚给五个钱!”为了叠镇人民的长远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沧桑正道简介 >沧桑正道目录 > 第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