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谨言慎行
场屋,弄得满城风雨。搅扰场屋的原因,是温庭筠有quot;救数人quot;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搅扰场屋。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官场。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随州随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后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皮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呆了几年时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62岁那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减、令狐高等蒲饮狎昵。当时令狐陶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后来,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被打掉了。他将此诉于令狐陶,令狐陶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说他品行怎么坏。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掉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咸通六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quot;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quot;,并书榜文曰:quot;右,前件进土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quot;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quot;声调激切,曲备风谣quot;,更为权贵所忌很。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
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这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quot;竟流落而死quot;。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
吕本中quot;当官之法quot;的quot;三事quot;之一便是慎。慎包括言语之慎和行为之慎。关于言语之慎,武则天御撰《臣轨》已有专章论述。如说:quot;人臣不慎密者,多有终身之悔。故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quot;quot;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quot;,quot;终身为善,一言败之,
可不慎乎quot;。再如《薛文清公从政录》:quot;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quot;。清郑端《政学录》:quot;言者,吉凶荣辱之枢机也。为官常默最妙。quot;官箴作者们或从儒学经典中寻找依据,或从个人政治经验中总结,深刻感悟到祸从口出之可怖,遂谆谆告诫为官者言多必有失。有的官箴还就如何慎言寡语做了具体规定。如李塨《富平赠言》:quot;凡出言必有所为,不得突出其来,不得茫无头绪,不得杂乱不清,不得有首无尾。应酬之言,勿过文,恐人不省也;勿俗俚,恐人不威也。quot;王植《应对》:quot;上官有问,答之必详明,又须简当。如泛然有问,意不在我,亦勿多言。quot;这些认识如无实际经历是断难道出的。
在官场上行为之慎,有官箴如清世祖福临的《御定资政要览》:quot;进德修业,淑身以接物者,其惟行欤。一念肆而庶事乖,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