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常使用。”此议,等于同时解救了两个人,现在看来于廖志国似乎更为有利。

    再一次,便是半年前接任阳城市委书记。其时,向中央和省里写匿名信状告廖志国的火力更为猛烈。虽说依然有梁副书记这只盾牌尽力挡着,可卜副省长的拆台力度也不小。双方处于胶着之际,龚书记、关省长两位主官的意见就起到决定性作用。凭心而论,关省长的态度总体还算公正。在有关举报信上,主管纪检的梁副书记批了一行字:“利用匿名信的形式举报,似是包括阳城在内个别地区的一大痼疾。此种文革遗风,对稳定大局、和谐社会建设利少弊多,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卜副省长也在收到的信中批了两句话:“此类反映甚多,应当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建议组织适当力量进行调查甑别,既对社会舆论一个交待,也可证廖志国同志清白。”此两批件,又都呈送到龚书记、关省长案头。值得玩味的是,龚书记、关省长分别批了同样两个字:“已阅。”事情便不了了之。试想,如果关省长对廖志国有什么成见,只要在卜副省长的的批示后边,写上一两个字,也许廖志国的书记就当不成了。同时,在最终讨论决定的常委会上,尽管龚书记表态在前,可仍然留了个尾巴,并且当场征询了关省长——听听洪大光的意见。当时,假如关省长不点头,事情也许会朝相反方向转化,同样不会有今日的廖书记。

    由此完全可以推断,关省长对廖志国并无多少不良印象,更加谈不上成见之类。当然,自从半年前就任市委书记,廖志国数次邀请关省长前来阳城视察、指导,至今却未能如愿,也是事实。这也说明,关省长对阳城、包括对廖志国,也不是那么热情。没想到,关省长这次好不容易落脚阳城,居然让于树奎抢了风头。

    20

    廖志国判断,关省长明天的海北之行,当是于树奎私下做了工作争取而来,并非凭空猜测。

    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同省里关系相当密切,而且,他还善于借助这种关系与市里一争短长,这在阳城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公开秘密。

    于树奎在省里的最大靠山,乃是常务副省长卜国杰。

    卜国杰在省里工作时间长,从商业厅、外贸厅这样的经济主管单位,到经贸委这种综合部门,先后担任过多个重要部门领导,直至眼下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如此丰富的工作经历,自然积累了相应深厚的人脉基础。加之,卜国杰生性仗义豪爽,喜欢结交知己、关照亲信,往好处说是乐于交朋友、帮助人,说难听点则是喜爱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对待于树奎这样的地方官员,既然对方主动紧贴上来,卜国杰一律笑脸相迎热情接纳,并不计较对方官职大小,关键时刻也会鼎力扶持。当然,话也说回来,像卜国杰这样的高官,同样也需要诸多于树奎、苗长林之类基层官员,才能构建更为广泛、深厚的政治基础,以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地位。尤其在民主政治日益强化的当今,虽说大规模群众运动几近绝迹,可各种各样的教育、整风活动还是不曾间断,及至官员升迁考察、年终总结之类,皆需要通过群众测评检验与认定。此际,哪个领导干部在基层拥有的人脉广泛、厚实,他的得分就高、评价就好,政声官望也就相应高人一筹。说白了,上下级之间这种亲密关系,实质也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赢。

    依托同卜副省长的特殊关系,又有苗长林在省城多年的鼎力帮衬,加上自己天生社会活动家的特质,于树奎很快便同省级机关众多实权部门打得火热,顺势结交了一批颇有实力的官员朋友,甚至与不少人达到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程度。

    于树奎在省里交际面广了,人头熟了,海北县在省城的名气就随之扩大,直接效应便是办起事来格外顺风顺水。上自省府办公厅、常务副省长办公室,下至有关部门的厅、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式秘书3简介 >中国式秘书3目录 >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