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群众举报系建筑、供货商相互勾结偷工减料》,署名是“本报记者黄光明”。
黄一平看了黄光明三个字,不禁哑然失笑,马上想起当年的一段故事:其时,省委组织部年副部长亲戚在阳城建了一批房子,因为建筑超高、间距太近,遮挡周围居民阳光,遭到群众举报,正是这位黄光明前来调查。为了平息事态,黄一平与明达集团总裁邝明达、规划局长于海东一起,合谋设计修理了黄大记者,令其夹着尾巴灰溜溜走了。
掐指算来,黄光明折戟阳城已经过去六年了,数年不见,此公如今依然热情不减、笔锋强劲,光看标题就知道分量不轻。
翻开报纸,细看文章内容,黄一平不禁大吃一惊——那个供货商的公司名叫“光蓉建工”,公司法人代表名字叫郑小光;建筑商名“大江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姓陈。
天哪!难道真有这么巧的事情?那个“光蓉建工”的老总郑小光,不就是冯开岭情人邹蓉蓉的哥哥?当年,正是因为这个郑小光,才差点毁掉冯开岭的前程,也让黄一平饱尝了代人受过的痛楚。而那个“大江房地产公司”,背后老板乃省委组织部年副部长家人,当年在阳城拿到一块好地,不但轻易变更了用途,建房过程中还改变了容积率,仅此一笔便轻松多赚了数千万元。
很显然,因为冯开岭与年副部长的关系,这两家公司近年一定相互勾结密切协作,移师阳江做了不少工程,也捞了很多油水。眼下,两家公司所建工程惹下如此大祸,被《城市早报》公开报道,而且已经认定了事故性质,这下麻烦就大了。
不知不觉间,黄一平额头上的汗流了下来,身上的内衣也很快湿透。
“黄书记,您嫌热吧?”司机问。很显然,他已经从后视镜里看到了黄一平脸上的汗水。
“黄书记,要不要打开窗户吹点风?”秘书赶紧回头请示。
黄一平点了点头,同时松开了领带与上衣。他知道,自己满头满身的汗水,其实与车内温度无关,与是否打开窗户透气也无关。真正牵动他体内汗腺的开关,是报纸上这篇文章,更是阳江市那幢倒塌的楼房。
根据在官场多年的经验,黄一平立即掂出了这篇报道的分量,也完全能够猜测到后果的严重。渐渐地,他感觉手里的报纸越来越沉,沉得就像一只巨大的铅球。“光蓉建工”、“大江房地产”、年副部长、冯开岭、于海东、邝明达、郑小光、黄光明,还有自己这个黄一平,一个个名字,就像一块块石碑样的东西,先是零乱一堆,慢慢又排成一列,很快幻化成一组多米诺骨牌,不知哪里伸来一只手指轻轻一触,瞬间便倒了下去,倒下去,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