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默默无闻之辈,并且仕途上不见起色,未来发展也不被看好。他和于小倩的关系,还处于朦胧阶段,前景并不十分明朗。那时,苦闷的郭醒世除了偶尔到市里开一次会,便长年累月地走村串寨,一头扎在乡下。
那年春季的一天,郭醒世到市委参加一个什么会议。会后,正要返回县里的他,接到临海电视台的电话,说他们台一个名叫“故事”的专栏,要采访郭醒世,听他讲讲自己的人生故事。郭醒世本能地拒绝了,因为,自己的故事,实则是个人隐私范畴,怎么可以公之于众?可是,“故事”专栏主持人,“磨功”很是了得,尽管郭醒世百般推辞,却还是盛情难却,答应接受采访。
论级别,县委副书记是副处级。虽然在老百姓眼睛里,县委副书记是朝廷命官,“县老爷”。可是在官场,这一级别的官职,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是并未进入政界的“芝麻官”。因而,每次到市里来,郭醒世总是免不了有一种乡巴佬进城的自卑感。接受美女主播石丽娅采访时,郭醒世有些拘束,节目录制并不成功。尽管石丽娅采取了一系列专业性的办法,千方百计调动郭醒世的情绪。但是,一面对摄像机镜头,郭醒世就张口结舌,怎么也不入戏。石丽娅说:“郭书记,你晕镜头,没有关系,今天就这样,不录了,我们改日再约时间。”栏目组的摄像、录音撤走了,石丽娅留了下来,她要和郭醒世沟通沟通,让他放松放松情绪,为下次录制时做好准备。
石丽娅大大方方地请郭醒世到“盛世年华”酒吧去坐坐。
郭醒世坐上石丽娅的白色轿车,来到“盛世年华”。第一次到酒吧的郭醒世,被这里温情弥漫的环境、无拘无束的情绪所感染,自卑感荡然无存,青春的激情彻底释放了出来。面对石丽娅,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滔滔不绝地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叹。
“走出大学校门,回到故乡的土地,看到山河依旧,乡亲们清苦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变,我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学业有成,却不能为改变家乡面貌尽微薄之力,七尺男儿,茫然不知如何为仍然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的父老乡亲们效力。我深感羞愧啊,无颜面对父老兄弟!”
“郭书记,有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实在难得。青春,就应该在报效家乡、报效国家中闪光!”石丽娅很感慨地说。
“我被安排到一所村级小学担任校长兼班主任老师。我很珍惜这一岗位,因为,要想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唯一的办法就是抓好教育,培育一代高素质的农村人才,治贫先治愚嘛!我把那间夏不遮雨、冬不挡风的教室,当成一块良田。我面前的土地上,眼巴巴地坐在那里的农村孩子们,渴望得到知识的阳光雨露啊!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为了让这些禾苗茁壮成长。我报效父老乡亲,报效国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郭醒世绘声绘色,动情地述说着。当然,他没有提及当时他的苦闷,他怨恨命运的不公,他对“孩子王”职业的不屑一顾。他在描绘一个甘于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形象,一个优秀人类灵魂工程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石丽娅被打动了。这位生长在城里,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靓丽女孩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人生因为责任伟大,因为目标而闪光!”
“后来,组织上要求我到乡里担任领导工作。我是坚辞不去的,因为我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们了,听他们的琅琅读书声,就像夜里听田里庄稼拔节长高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让人喜不自胜!可是,组织上有组织上的考虑,组织上有组织上的需要和安排。组织上的命令,我只有服从,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郭醒世继续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编造自己不平凡的历史。
“和那片茁壮成长的禾苗分手时,一定是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吧?”
“是啊,孩子们哭着叫着,把我送出去好远啊!当然,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