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的就是市委常务副书记刘永华。刘永华曾任师政治部主任,大裁军时转业到地方。刘永华人品端正,一身正气,敢于直言,特别的正统,甚至有些刻板。刘永华最看不惯郑卫东的作派,郑卫东对刘永华也敬而远之。班子成员中刘永华的全力支持,也是对郑卫东有力的制衡。但陆国杰心里非常清楚,刘永华思想偏于保守,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领导方式,靠他是不可能完成艰巨复杂的改革开放任务的,工作必须依重于郑卫东这样一批能人。

    部委办局和乡镇领导班子的调整,历来是个地方最敏感的问题,仕途升迁是官场的首要大事,为官者成败荣辱全系于此。陆国杰深知任人唯贤则昌,任人唯才则兴的道理。干部问题不但关系事业成败,而且可以影响一地民风。现今的干部管理制度还是上级任命制。基本程序是:领导提名,组织考核,集体研究决定。这几年的变化无非是在组织考核过程中增加了一项群众评议和公示的内容。选拔、调整干部的关键是领导提名,没有领导提名,无论你如何的优秀也不可能被提拔任用。具体操作过程是:市委主要领导要任用或提拔某人时,一般都要事先和分管一条线的常委班子成员进行沟通协商。分管一条线的班子成员如果想提拔某人,必须事先征得市委主要领导的同意,然后提交组织部进行考查。组织考查获得通过后,最后提交市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任命。这一过程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提名前的私下沟通协商是关键,其它过程只是必要的形式而已。既然提名前私下沟通协商是关键,以人划线和任人惟亲就不可避免。陆国杰当然知道其中奥妙,所以,在调整干部之前。他除了亲自考查以外,还要争求班子成员的支持。现在党委部门干部调整的主导权已经掌握自己手中,只要和刘永华沟通一下就可以。关键是政府各委、办、局领导班子的调整,必须和郑卫东和两个副市长协商一致。在这个问题上陆国杰思之又思,慎之又慎,因为调整的成败直接关系今后的工作成效、关系班子的团结。经过反复思考,陆国杰定下这次调整要达到的三个目标。一要从工作需要出发,把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有改革创新精神、敢于负责的干部调整到重要的岗位上来。二要尽可能打破原有的派别派系,同时还要维护班子的团结。三要通过调整,建立起基础广泛归属于自己的派系,巩固自己的核心地位。陆国杰深知在法治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人治的手段必不可少,在这个问题上清高不得,迂腐不得。

    在专门研究干部问题的常委会开会之前,陆国杰决定找郑卫东谈一谈,只要党政一把手达成一致,干部调整的问题就不难解决。陆国杰给郑卫东打电话:“卫东,我们上山看看风景?”

    郑卫东知道陆国杰有事要谈,问道:“上哪座山?”

    “上墩台山怎么样?谋于密室不如登高望远。”

    “你是想登台点将吧?”

    “知我者卫东。”陆国杰说。

    小王开车上到墩台山半山坡,轿车上不去了,陆国杰和郑卫东下车顺着林间小路向山上走。

    墩台山得名于山上有座烽火台,据史料记载,墩台山的烽火台始建于明朝,是明朝经略辽东重要海防军事设施。陆国杰和郑卫东爬到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残破的烽火台,陆国杰和郑卫东围着风雨剥蚀的烽火台走了一圈,怀古论今,感叹历史苍桑。

    那天,天气特别的晴好,空气纯净如洗,甚至可以看见几十里以外海湾另一端仙人岛上的两座烽火台。墩台山虽然不高,却是这一带的至高点,站在山项向东环顾,可以鸟瞰整个市区;向西放眼,可以尽收一望无际的大海。港口就在墩台山的脚下,钢铁巨人一般的塔吊舞动着时代的节奏。

    陆国杰站在山顶顿感心胸开阔,对郑卫东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清河有山有水,我们得念好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领导班子简介 >领导班子目录 > 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