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不见了
杜撰,急切地问:“怎么样,有什么头绪了吗?”
杜撰搔搔头,有气无力地说:“头绪是有了一点,不过还不太确定,需要调查一些事情才行。”
罗培高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迫不及待地嚷道:“要调查什么事交给我们好了,你快给我说说吧。”
杜撰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说了起来……
一个星期后,罗培高再次拜访了杜撰那堆满了各种书籍、几乎不容落脚的陋室,这次刑警队副队长的脸上写满了成就感,杜撰则依旧表情迟缓地坐在电脑桌前喝着茶,仿佛一只新陈代谢缓慢的大乌龟。
“疑犯全招了,过程和你设想的差不多。这次咱们刑警队可立下大功了,一件毫无头绪的奇案在一个星期内迅速告破,呵呵。”罗培高兴奋地搓着双手,刚一坐下,就急不可耐地说道。
“是吗,疑犯主动招供了?”杜撰有些意外地问。
“是啊,只不过有一点我们都没想到,江古川并不是被疑犯杀死的。”
“那江古川是怎么死的?”杜撰问道。
“自然死亡,按照疑犯的指点,我们在江古川的院子里发现被埋在地下的尸体,尸检结果也证实了疑犯的话,江古川的确是死于心肌梗塞。”
“可是,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疑犯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做布这个局呢?”
罗培高闻言狡黠地一笑,说:“那就投桃报李,你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案件的真相的,我呢,则告诉你犯人的动机,如何?”
“呵呵,你也和我玩这手啊,”杜撰也笑了笑,说,“这件案子看上去扑朔迷离,其实只要一点一点地分析,还是不难看出真相的。首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在这件案子里,犯人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事前发出预告——犯人不仅寄来了一封预告信,甚至在案发当时还打来电话。能够做出这么诡谲离奇的案子的犯人,一定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家伙,绝对不会做对于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要问问自己,犯人这么做对于自己究竟有什么意义,或者说,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先来看看案发当时的那通电话,因为那通电话,现场的章彦明和毕亚林都获得了牢固的不在现场证明。如果他们二人中的某一个人是犯人的话,那么这通电话对于他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脱罪手段了。那通电话是用江古川的手机打来的,二人都可以把手机预先藏在口袋里悄悄拨通号码,在破门而入的时候趁对方不注意把手机放回现场的圆桌上。”
“等等,如果是毕亚林的话,他可以悄悄拨通电话,再假装听电话,可是如果是章彦明的话,那他怎么可以在悄悄拨通电话的同时,还和电话那端的毕亚林通话呢?”罗培高不解地问。
“章彦明可以预先在口袋里装一个录音机,把要说的话录下来,手机拨通后放到录音机边,那样即使是开很小的音量,声音也能清晰地传到对方的话筒里。”杜撰呷了一口茶,说。
“这么说来,犯人打来的那通电话,其实就是为了获得自己的不在现场证明了?”
“若是结合后面的线索,可以这么说。既然犯人当时打来了电话,在这之后毕亚林和章彦明又都一直在一起,那么也就是说,其实在这之前犯人便已经布置好了现场。我们先来看看章彦明,如果他是犯人的话,那么他之前那通在书房里遇见江古川的话就完全是撒谎了。他可能预先在口袋里准备录音机,然后趁毕亚林出去的时候一个人潜上书房,杀掉江古川,拿了江古川的手机,在现场放上预先准备好的灰烬,藏好江古川的尸体后再回到楼下,装作无聊的样子静静等毕亚林回来。”
“可是这样的假设却存在着许多漏洞。首先,那天毕亚林去超市买东西对于章彦明来说完全是随机事件,章彦明不可能预先知道这一点,并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