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嫂子。三水哥哥。”李弥揉着眼睛从屋里走出来。

    二人一起应道:“自虚,你好些了吗?”

    他回答:“嫂子,我饿了。”

    听到这么一句,裴玄静和崔淼都如释重负地笑起来。

    “我去找吃的。”裴玄静话音刚落,就有青衣侍者不知从哪个角落里突然冒出来,“娘子,早饭已经在预备了,马上就送过来。”

    裴玄静吓了一跳,随即镇定下来,应道:“多谢。”她转身看了看崔淼,两人的目光里都是同一个意思——权德舆盯得够紧的。

    看来东都留守表面上对“真兰亭现”的谜不以为然,实际伸长了脖子瞄着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题,一路行来倍加艰辛,接下去肯定还有更多的急流险滩。确实有必要找一个同盟军、支持者。眼下尽量吊起权德舆的胃口,让他提供协助是正确的。

    崔淼和李弥聊得热火朝天,经过毒香事件,现在李弥对他比对裴玄静还要亲热。

    “说什么呢这么起劲?”裴玄静笑道,“自虚,早饭马上就来了。你再等一等。”

    崔淼说:“我正在问自虚,他是从哪里听说‘转阳寿’的。”

    “哥哥病重,郎中们都说没救了。后来有一天家里来了个道长,说是……韩什么夫子请来的?”

    “肯定是韩愈。”崔淼说。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李弥说,“反正那个道长讲,人快死的时候,如果有别人愿意把阳寿转给他,他就可以活下去。可是哥哥听了后,骂道士在胡说八道,把他赶跑了。”

    裴玄静的心一阵刺痛。她不敢想象当时的情景,又控制不住地要想……

    “静娘,你想到了什么?”

    她回过神来,道:“天师道确实有这种说法。昨夜我就一直在想这个。”裴玄静看着崔淼问,“‘真兰亭现’诗的最后一联,你还记得吗?”

    “琳琅太尉府,昆玉满竹林。”

    裴玄静嫣然一笑,“还请崔郎解之。”

    “好。”崔淼胸有成竹地道,“典出。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还遇到了王戎、王敦和王导在座,在另一个屋子,又见到王诩和王澄。出来后,他对人说:‘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美玉。’所以这联易解,就是赞美琅琊王氏的。静娘,王羲之不就是出自琅琊王氏吗?此典中的王衍、王导都是王羲之的族人啊。”

    “那么崔郎一定也知道王羲之好道,从的就是天师道。”

    “静娘是指……”

    “所谓转移阳寿的说法,最有名的故事发生在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和王徽之之间。”

    “果有此事?”崔淼莫名惊诧,“不可能是真的吧?”

    “当然不是真的转寿成功,但确是一个兄弟情深的悲伤传说。”裴玄静娓娓道来,“王徽之、王献之同为王羲之之后,无论气质高下、官职高低,还是书法造诣,七弟献之都要胜过哥哥徽之一筹。但是,徽之、献之兄弟从不在意这些外人的评价,兄弟俩的感情就如陈年的美酒,愈久愈醇。那一年,五十岁的徽之和四十三岁的献之兄弟相继病危。因天师道有转阳寿之说,徽之便请来了一位术士,在病榻之上挣扎着恳求那位术士说,‘我的才能、官职都不及弟弟献之,今天就请大师用我的阳寿为弟弟献之续命吧。’不料术士回答,‘要替他人续命,自己得先有未尽的阳寿。如今你兄弟二人大限都到了,谈何续命呢?’徽之听罢,仰头长叹晕死过去。几天后,弟弟献之先去了。徽之不顾家人反对,强撑病体去为弟弟献之奔丧。他对着献之的遗体,抱着弟弟心爱的琴却并不弹奏,痛哭道,‘子敬,你的琴也与你一同仙去了。’此后不到一个月,徽之便也随着弟弟去了。所以,这个转阳寿的故事说的其实是徽之与献之的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简介 >大唐悬疑录1·兰亭序密码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