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深邃而美丽的骗局
    <span class="center">——读勒卡雷

    勒卡雷的写作,应该就是起源于透彻理解了,间谍的生活如此不完美,至少不像伊恩,弗莱明笔下的“007”那样完美,那样像个“典型”的间谍。

    足智多谋、身怀绝技(自己的武功和别人发明的秘密科技),出生入死过着冒险刺激的日子,有用不完的经费(国家提供的),还有爱不完的美女(有些是敌人提供的)。

    勒卡雷最早的两部作品《优质杀手》虽然出现了干情报工作的史迈利,不过书中史迈利只是个“具备情报背景的聪明侦探”,情报工作本身不是重点,是用来说明、解释史迈利为什么样样聪明、如此厉害而已。

    到了第三部小说《柏林谍影》,勤卡雷才真正探人间谋的世界,也才真正建立起他独特的间谍小说家的地位。

    《柏林谍影》是一部哀伤的小说。作者用哀伤的笔调写,读者也必然越读越哀伤。那种经验,和“007”小说(尤其是电影)提供的紧张、兴奋、刺激,截然不同。

    明明都是间谍,甚至明明都是英国间谍,为什么会差这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勒卡雷曾经真正接触过问谍工作,待过情报局也待过外交部。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勒卡雷亲眼目睹,直接观察了战后英国最奇怪、最神秘、最轰动的反间谍叛逃案件,那个案件中揭露出来的间谍面貌,对不起,一点都不像詹姆士,邦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勒卡雷曲折坎坷的成长背景,让他对于人活在“伪装”、“欺骗”里的痛苦,以及病态执迷,有了深沉的理解。

    勒卡雷不满二十岁就参与英国在东柏林的情报工作,后来又以驻外人员身份待过波昂和汉堡。

    我们不必夸张他这方面的经历,他从来不曾是什么重要的情报员,不曾经手破解什么了不起的密码文件,更不曾介人到冷战的间谍大案里。

    然而,作为情报系统中的一员,即便低阶、边缘,1951年爆发的案子,必然也冲击了勒卡雷。

    1951年3月,英国情报局破解了苏联密码,确认英国内部有人长期且有系统地将从美国方面得到的情报,转手卖给苏联。他们找到的记录,指向的泄密者,竟然是当时英国外交部美国司的司长麦克林(DonaldMacLean)!

    麦克林出身贵族世家,父亲当过内阁部长,自己毕业于剑桥,进入政府部门服务,1944年到1948年,麦克林在英国驻美大使馆负责情报工作,后来才调回伦敦。

    麦克林是个反间谍,事情还不只如此。从麦克林牵到菲尔比(Kim P),以及克恩科拉斯(John Caincross)。

    多年以后,针对这桩反问谍案,苏联驻英情报头子莫丁(YunModin)写过一本回忆录,书名叫做《我的五位剑桥好友》。这本书,内容实在不怎么可信,书名却简洁直接打到了要害,点出了这案子的离奇惊骇之处。

    这五个人,都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都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精英。他们不缺地位不缺钱,怎么会去干出卖情报给敌人的事呢?别忘了,发明“铁幕”一词,清楚判别冷战两大阵营意识形态楚河汉界的,不是别人,是英国首相,战时英雄丘吉尔啊!

    案子爆出来,麦克林和柏吉斯火速逃往莫斯科,莫丁本来也要安排布朗特离境,而且承诺布朗特种种生活待遇上的好处,但布朗特拒绝了,理由是:再多的苏联官方好处也不可能保证让他去得了卢浮宫,作为一位艺术大家,他宁愿在英国坐牢,也不愿逃到“铁幕”,终身再无进入卢浮宫的机会。这桩英国情报界的超级大弊案大丑闻,英国民众通过新闻知道一点,但不会很多。例如他们不会知道:其实多年以来,麦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完美的间谍简介 >完美的间谍目录 > 深邃而美丽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