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是部中篇小说,作者高歌。小说以破获“闽粤赣边区反共救国军”案件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五夷山区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反特的故事。塑造了一批公安战线从事隐蔽斗争人物的形象。据说父亲也参与了当年案件的侦破,小说里的公安局长原型就是父亲。
成书于五十年代末期,60年刚一发行就引起轰动,旋即遭到封杀,没销售的书被悉数销毁。而后公安机关对流传在外的小说全力追缴。所以这部小说至今很难寻觅到原本一睹真容。
作者高歌也遭遇到坎坷的命运,一夜间销声匿迹。在当时的影响可以与反特故事影片《虎穴追踪》相媲美,当年在武夷山区公安系统工作的人们提提到这部小说,对其中涉及的案件都会津津乐道,但是提到作者却讳莫如深。
1996年,父亲病重。二姐在赣州老家照顾。父亲自知时日不多,对二姐讲述了前后尘封了四十年的秘密。
那是建国初期,在九江赛湖“战犯管理所”当科长的父亲被组织选中,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国公安大学的学员,到北京学习。毕业后,父亲被派往江西公安厅工作。1956年,父亲调往赣州地区,在地处武夷山区的A县担任县长兼公安局局长。父亲的上级就是高歌。高歌当时是赣州地区公安处处长。
高歌是一个极具文学才华的人,当年被誉为公安系统的“大才子”。正是他的“才气”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原来,“班科”出身的父亲到任后,在A县运用在公安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迅速的破获了一批悬案和大案。中的一些素材,如大恶霸“投河自杀案”,“供销社会计被杀案”的精彩情节,大多出自父亲的侦破案件。同时也掌握了国民党潜伏特务密谋组织“闽粤赣边区反共救国军”,为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准备暴乱的重大线索。
身为公安处处长的高歌,具备接触这些案件核心机密的条件,这些已经破获的案件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再加上“闽粤赣边区反共救国军”这样重大的案件线索,无疑触发了高歌的创作灵感。
高歌调阅了父亲在A县破获的大部分案件,然后以“闽粤赣边区反共救国军”,密谋组织暴乱为主线,将这些独立而无关联的案件串在一起,写出了小说,然后在没有经过审查的情况下投稿。
小说出版的时候,“闽粤赣边区反共救国军”案件正处于秘密侦查尚未“收网”阶段。由于小说的公开发行,其内容过于真实,惊动了国民党潜伏特务。结果并不是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把“闽粤赣边区反共救国军”一网打尽,而是为首的主要特务逃跑去了香港,我公安机关在仓促中结案,只抓获部分成员。
作为文学作品,其情节的惊险刺激和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至今在赣州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但是小说过于真实和超前,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作者也受到严厉的处分,调离了公安队伍。没能够将案件彻底破获,成为当事人也包括父亲心中永远的遗憾。
半个世纪过去了,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不知作者现在是怎样的情况,据说有个孩子,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年龄应该与我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