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老大”终于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有犯罪能否成功,都取决于事前的计划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有人根据摩托车的改造方法判断,罪犯应该相当熟悉电气方面的知识,您对此怎么看呢?”

    “那种水平低劣的改造,即使不是专家也可以完成。我觉得警方和媒体那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太强了。甚至可以说他们当时都陷入了罪犯所设置的圈套中。”

    “这又怎么讲呢?”

    “比方说,用于恐吓信和假炸弹的杂志就是一个例子。应该是《电波科学》吧。警方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口咬定罪犯所用这本杂志就是他常看的杂志呢?从普通罪犯的心理来讲,是不会将自己常看的杂志用于犯罪的,因为这样很有可能给警方留下线索。”

    “您讲得很有道理。但是,警方还在白色警用摩托车的半导体扩音喇叭上,找到了附着在上面的报纸纸片,那应该是罪犯的失误吧?”

    “嗯,那是惟一的失误……啊,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那种报纸的发送地区中,就包括川越市……”

    “啊,不是三多摩地区吗?”

    “不,不是。到调查工作进行到最后阶段时,警方反而认为,埼玉县南部地区更为可疑。而且,罪犯遗留在现场的那种雨衣,也曾经在川越市销售过。您对此怎么看?”

    “这个……我认为,罪犯故意使用发行量较少的《产经新闻》这一点有些可疑。我觉得那是罪犯设下的圈套,目的是转移警方视线。”

    “罪犯真的会想得那么细致吗?”

    “如果是我的话就会这么做。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罪犯又怎么会在现场遗留那么多的物证呢?”

    “从罪犯作案后的逃跑路线来看,罪犯对现场附近的地形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有人怀疑罪犯是当地人。您对此怎么认为?”

    “那可不一定,即使不是当地人,但只要事先作好足够的准备工作,也可以那样逃跑。说不定那就是罪犯上班所经过的路线。警方的头脑就是这样死板。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先入为主的想法。”

    “您的意思是说川越市的人也可以作案吗?”

    “在理论上是这样的。”

    “松田先生,您刚才曾经说过,罪犯在驾车逃跑时,曾经差一点与别的汽车相撞。罪犯当时本来是想在国分寺东元町的t字路口左转弯的,但是没有成功,于是不得不右转弯。那么您认为他当时到底是想去哪里呢?”

    “虽然那一带的道路横七竖八,乱七八糟的,但是路的终点并不多。所以无论是左转弯,还是右转弯,罪犯应该都能够到达他的目的地。”

    “您说的‘目的地’指的是哪里呢?”

    “那我可就不知道了。”

    我在前面已经讲到过,罪犯在武藏国分寺遗址附近换乘的汽车,在案发大约四个月以后被人发现。发现地点是位于案发现场东北方约四公里处的小金井市本町住宅区的停车场。对此,原来担任调查负责人的平塚八兵卫曾经认为,罪犯就是在那里将现金从铝合金钱箱中取出的。

    对此“老大”是这样评论的:“虽然罪犯很善于利用这些别人难以察觉的盲点,但也不可能这样做。案发当日下那么大的雨只不过是偶然发生的。如果那天是晴天的话,很有可能会被那里的居民发现。所以罪犯应该是在什么地方拥有老巢。”

    “川越怎么样?”

    “作为和案件直接相关的老巢的位置,那里有点远吧。”

    “三亿日元抢劫案最大的谜团之一,就是那三亿日元的保管场所到底在哪里。警方当时曾进行过非常彻底的地毯式搜查,甚至还有传闻说连墓地内的坟墓都掘开了。但是却没能找到被劫的钱。所以保管场所应该不是仓库等地方。那么您觉得罪犯会把钱放在哪里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亿日元大案简介 >三亿日元大案目录 > 三、“老大”终于被逼得走投无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