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溪口兵略
一月的江南,烟雨迷离。浙东奉化县溪口镇也被细雨浸渍得湿漉漉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山水之间,青砖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遮雨篷斜撑在雕木朱窗外。一条光滑的青石板路伸展在街心,玲珑的石桥拱卧在小河上。古镇外围,武山、白岩山低绵起伏,宛若翠屏;清澈的剡溪上,渔舟轻荡,鸬鹚啄翅。
在武山脚下剡溪南端,有一座别致的三层楼亭,飞檐翅角,依山傍水,名为“乐亭”。
蒋介石独自一人站在“乐亭”的伞台下。
他拄着手杖,身穿蓝色长袍皂色马褂,脚着黑面白底的棉布鞋——这是他在去年的总统就职大典上穿过的礼服。现在,面对着家乡山水间蒙蒙的细雨,他触景生情,在心里默念着中的那一段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是的,他自15岁那年离开溪口,满怀壮志,踏上异乡的土地。求学从戎,南征北战,纵横捭阖,转瞬间40多年的光阴倏忽而过。他已从当年的“瑞元无赖”、“蒋瑞元”、“蒋志清”成为中华民国的“总司令”、“委员长”、“主席”、“总统”、“总裁”……其间,激烈而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使他的宏图大业充满了曲折和坎坷。迄今为止,他已历经十余次辞职、“告假”、退位、下野。
如此频繁的进退,既有无奈被迫之举,也有他“以退为进”的政治权谋。但是,无论是何种原因,他几乎每次都“退至”溪口。家乡明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是他“疗伤”的最佳去处。
溪口是他的港湾!
“我又回来了。”他喃喃自语。
这一天是民国三十八年,即公元1949年1月25日。三天前的1月22日,他和蒋经国及一批随员乘专机由南京经上海黯然回乡。
现在,他正处于他人生中最寒冷的冬天。
他迈了两个方步,缓缓坐进伞台下的藤椅中。右腿放在左腿上,手杖轻轻地搁在大腿边,双手摊开在椅把上。
如烟的往事随着眼前的细雨纷至沓来。家国困顿,数次东渡日本;毅然赴难“中山舰”,赢得国父信任;黄埔岁月,培养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和高级将领;雄姿英发,统领千军北伐东征;艰难“剿共”,收效甚微,共产党却越来越壮大;“西安事变”带来的耻辱和警醒;八年抗战的硝烟;开罗会议和罗斯福、丘吉尔比肩而坐的荣耀;重庆谈判的政治角力;重燃内战烽火,自己却节节败退,到如今……
“唉!”想到此处,他不由得在心里喟叹一声。“难道老天真的要亡我民国?中国之大竟无我蒋某人的容身之地?”一种宿命的悲怆油然而生。他记得自己在1927年为了迎娶宋美龄,忍痛将陈洁茹送往美国。他当时站在佛像前对陈洁茹的母亲发誓:“5年后洁茹仍然是我的妻子。如有违背,佛祖就推翻我的政府,把我永远逐出中国!”
“真的应验了吗?我真的输了吗?”这个念头一出现,连他自己都感到异常吃惊。以他倔强的性格和枭雄的自信,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念头,更没有想到输得这么快!输到今天这种地步!此时,真实而强烈的挫败感咬噬着他的心。尤其是他打出的寄予重望的一张牌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元旦前,宋美龄飞赴华盛顿请求“美援”,却遭到白宫的拒绝。美国已经不再看好蒋介石,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李宗仁。杜鲁门甚至调查到,上次华盛顿援助给蒋政府的38亿美元,却被宋子文和孔祥熙截留了7.5亿投资在纽约和圣保罗。“他们是贪官和坏蛋。”“美国政府不能保证无限期地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中国政府。”杜鲁门如是说。
“美国人是靠不住的。”蒋介石气哼哼地想。但是没有“美援”的结局是很难想象的!尤其是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