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6、密码冥想
    郑少青出院回到家里后,立即着手破解密电——那封冯儒在临死前抄下的密电。他在普渡寺后殿把密电从冯儒的笔记本上撕下来,折成一个小纸片,藏匿在手枪弹匣里,并推上枪膛。手枪随身携带,即使谁对他有所怀疑,也不敢贸然碰他的武器。退一步讲,紧急情况下,郑少青可以伺机扣动扳机,随着子弹的射出将那封密电销毁于无形。

    话虽如此说,当郑少青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时候,他还是一直担心枪膛中的秘密会暴露,这也是他急于出院的原因之一。

    现在,他从手枪中小心地取出那封密电,展开,眼前出现了几排密码:

    1941 8013 5235 2356 9714 7620 9815 2603 1941 8013 4024 3356……1 2 2 2356 6038

    1941 8013 5235 2356 9714 7620 9815 2603 1941 8013 4024 3356……3089 3501 9101 2356 6038……7710 9714 9982

    尽管在住院的时候,他也凭借在普渡寺记忆的三四组密码默默思索破解,但是无甚收获。显然,单靠记住其中的几组密码来破解电文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后来索性不再白费工夫,只是争取早日出院。

    郑少青知道,破译不知密钥的电文非常困难。它需要同时具备很多条件。除了破译者本人需要有相当高的逻辑推理、统计演算、联想类比等智商能力外,还需要破译者有很宽泛且精深的知识,另外还有极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破译者的天赋、灵感及耐心等情商因素。具备了这些主观条件,也不一定就能破译密电。一个很重要的客观条件也不可或缺。那就是密电素材!大量的密电素材!而且必须是同一密钥的素材!只有具备了所有这些条件,才有可能破译密电。

    抗战时期,“刀斧手”戴笠(戴笠当时的代号叫“刀斧手”)将美国著名密电破译专家雅德礼请到陪都重庆,以极高的规格款待雅德礼,让他组团成立著名的破译机构——“密室”,专门破译日寇无线电台的密电。雅德礼组织了一支数十人的破译小组,这些人都是国内一流的电台侦讯专家和密码破译专家。他们用收讯机日夜不停地侦收日寇电台的密电,收集了成百上千份日寇密码电文。在雅德礼的指导和密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后来终于在众多的密码电文中找到了规律,才成功破解了日寇的密钥。“密室”为艰苦卓绝的抗战作出了贡献。

    郑少青作为一名从事机要工作多年的特工,他对这段数年前的历史当然非常熟悉。正是由于熟悉这段历史,他才清醒地意识到,要破译眼前的这一份电报,比登天并不容易多少。原因很简单,一没有素材,二没有团队智慧的支持。没有素材,就缺少了从中找出规律或者逻辑联系的可能。如果单凭一份密电就能破解它,那这份密电就太简单了。或者说,一份重要的密电就这样被破解,就不成其密电了,就失去了加密的意义。而没有团队的智慧,对孤军作战的郑少青来说,是智力和毅力的极大挑战!

    “逻辑与规律是密码的特征!找到规律!虽然没有众多的素材可供发现,但是,能不能在这封电文中找到规律的蛛丝马迹呢?”他鼓励自己,“这封电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时间紧迫,渡江战役随时可能打响。错过这个时机,即使得到‘长江防御计划’的全部内容,也已成了明日黄花。因为冯儒已经告诉我它和长江防御计划有关,这是他用生命换来的。我要继续下去。冯儒临终时在木板上写了122三个字,它告诉我,‘长江防御计划’可能和122号楼有关,或者可能就在122号楼。但是,122号楼太大了,可能有近百个房间、几百个档案柜,‘长江防御计划’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谍影简介 >谍影目录 > 16、密码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