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9、将军扼腕
涡……经警方鉴定,两人确系自杀……法医亦认真尸检,确认两人自杀前曾有过性行为……”

    宁默之再度震惊不已!

    “阴谋!一定是阴谋!这帮禽兽!”他在心里骂道。

    “谍海凶险,生死莫测。”随后,他喟然感叹。

    列车慢慢启动,随后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如烟的往事伴随着峥嵘岁月在宁默之的眼前一一闪过。

    1905年,宁默之出生在广东惠州一个农民家庭。在风云激荡的一二十年代前后,宁默之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18岁那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这所著名军校的第四期学员。在那里,他深受共产主义学说的影响,不久便加入了共产党。彼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黄金时期,共产党员亦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他的好友、时任黄埔炮兵教官的陈诚动员他加入国民党,这让他有点为难。因为,这个时候,宁默之对两党均有好感,但是考虑到自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再投身国民党中,有信仰动摇的嫌疑,会玷污自己的操守。因此,他婉言谢绝了陈诚的遨请。可是青年军人联合会得知这一消息后,却让他加入国民党,以便于为国共合作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军校生涯很快就结束了。1926年,他随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的战斗中身先士卒,立下奇功,左腮后侧的伤疤就是在武昌拔城之战中留下的。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一时间血雨腥风,人头遍地。

    “政治或政权斗争的残酷性在于,当桌面上的博弈出现不利时,就采用流血的博弈……”宁默之当时在日记中写道。他对蒋介石的白色恐怖深恶痛绝,某天深夜,他奋笔疾书,写了一封谴责蒋介石、退出国民党的声明,交由我党报纸发表。可是,我党从事特科工作的一位干部——“米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却劝宁默之继续留在国民党内,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原来,通过悲惨的“四·一二”流血事件,我党认识到斗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

    从此,宁默之潜伏下来,代号“深剑”!

    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眼前的解放战争,“深剑”历任国民党军的营长、师长、军长、第九战区作战参谋、兵团副司令、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国防部监察局首席监察官并晋中将衔。他利用他在军政高层广泛的人脉关系,为我党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

    半个月前,也就是3月15日,他在梅岭被紧急电话催促回城,随后就从杜林甫那里得知了即将秘密屠杀二监政治犯的事情。震惊之余,宁默之立即密写情报,并化装成“账房先生”的模样,连夜赶到莫愁烟酒店,将情报交给了孙英莲。

    孙英莲不是他的下级,当然也不是他的上级。宁默之没有下级。正常情况下,他不会和孙英莲联系。因为他的任务是搜集重大的军政情报,并且直接向隐蔽在上海的高层领导——“米先生”汇报。可是,屠杀即将在第二天深夜进行,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铤而走险。

    孙英莲不知宁默之的底细,但宁默之知道孙英莲的底细。这是一个单向的联系,是组织为了确保宁默之的安全,同时也让他在紧急情况下能有一个联系的渠道而采取的预案。

    3月16日上午,宁默之让郑少青代表他去督察二监的屠杀工作。此时,他还不知道郑少青是我党潜伏人员。宁默之这样做,一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和级别无法直接营救同志们;二是因为自己直接出面督察可能会使敌人采取更严密的措施;三是让郑少青去,也有敷衍应付这种监察工作的考虑。

    屠杀事件后,他知道必有蹊跷,但一时没有探听到其中的原委。而他还有更为迫切、更为重大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尽快取得“长江防御计划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谍影简介 >谍影目录 > 29、将军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