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舞动冰与火
<span class="center">——解读王云燕长篇谍战小说
我不是小说评论家,不能用美学理论的尺子来衡量一本小说的优劣。但作为一名军事小说作家,我想,我的鉴赏水平还是具备实力和水准的。其实,我对端着架子冒充大师,动辄板着面孔训人,开口闭口黑格尔、莱辛、车尔尼雪夫斯基,把别人小说骂得一塌糊涂的所谓“大家”是不屑一顾的。我曾经在新作发布会上,对新闻媒体上说,我的小说是给读者看的,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说长论短。其实那些貌似文学批评很现代、思想很前沿理、理论水平高深的所谓“大家”,让他做一篇小说或者散文,未必是时代的先锋文本,有的甚至不敢让人恭维。
我是在审美的激动和喜悦中,读完南京作家王云燕长篇谍战小说的,心里不免感叹:这个王云燕了不得!文字的优美与老辣,悬念的设置,情节的紧张和紧凑,人物的刻画与塑造,思想的辐射和张力,美学的典型意义,都让我这个写了十几年军事小说的人汗颜。我敢断言,如果谍战小说早十年出版,一定会“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中国文坛刮起一阵“风搅雪”,让人在阅读审美的同时,赞叹一个女性作家横溢的才华和美丽的思想。但尽管是后来者,我想,在谍战小说排行榜上,应该有王云燕,应该有。
在中国,谍战小说写的比较早、质量上乘的作家当属麦家,这个曾创作了《风声》等一批大热谍战作品的作家,最近又新鲜出炉了谍战小说《刀尖》。中国人好跟风,可能是看着麦家畅销,谍战类的文学作品可谓风潮云涌,尽管优秀作品比比皆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却也不在少数。
现在的图书消费市场,读书人多了,意见也大。好忽悠,却不好糊弄。所以,对很多作者来说,顶着谍战风的热潮出书,本身就是一件冒险的事儿。是挑战现有的经典,还是仅仅想跟风大卖一笔,总之,口碑或销量总归有他们想要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才更让我觉得这本书是不一样的。你可以说她是部谍战小说,具备了小说所有应该有的因素,情节、人物、故事等,都符合长篇的要求,但实际上,王云燕作为民国历史的研究者,是在用大散文的优美笔触和意境,讲一段发生在上海滩的真实历史。没错,人物是杜撰的,细节也有些虚构,但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军事小说作家,我一眼就看出是在用小说的方式记录一段抽离于生活的真实历史和历史横断面上大美大悲大起大落的凄美爱情,这段起身于战争和苦难的真实历史,穿越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却永远没有终结的驿站,任我歌我哭我笑我痴,只给当代和历史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只在她华丽转身回眸一笑的瞬间,让你扼腕长叹泪流满面回味无穷。就像秦淮河里的潺潺春水,夫子庙边的夜落乌啼,它勾陈的不仅是关于六朝古都的古老记忆,更多的可能是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民族大义、关于生命价值的诸多思考。
我读了后,感觉有四个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其他谍战小说所不能比拟的。
一是王云燕文史功底非常扎实。在里,很多篇章里,跳跃着她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文史音符。时而古典诗词,时而现代歌赋,恣肆汪洋,犹如魔术般运用自如,毫无做作和牵强附会之感。如白玉梅在法国客轮吟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运用,匠心独到,具有多重意义的美学暗示,有作者对和平时期古国山河春色的无限眷恋,也有对青春短暂、红颜易老的感叹,还有对牛宝军、白玉梅刻骨铭心爱情的伤情,不露痕迹地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极为高明的渲染和铺垫。还有牛宝军试探白玉梅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黄兴葬礼上万人高歌:一声霹雳兮,震动四方;噩耗传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