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荡行
春末的天气已然很是炎热,特别是在淮南一带,此处临江,又多湖泊河道,太阳稍烈一些,水分便快速蒸发,让人感觉远处景象缥缈,近处所见恍惚。而地属淮南的江中洲,是个位处长江中间的泥沙淤积岛,所以受此气候的影响更加明显。
赵匡胤是连夜带人乘船上岛的。几十个人不管是何等身份、职位,一色的轻装劲服,红缨顶范阳毡笠,绑腿麻布靴,唯一的差别是在所携带的武器上,还有他们不同的气势、气质。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防止被别人瞄准并出手暗算他们中的重要目标,而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可以便于相互间辨认和寻找踪迹,免得在混乱时发生误会和失群。
原本都以为一个江中的岛子不会太大,用不了几步就能走遍了。但他们上岛之后却发现自己错了。这个由江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岛子面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这里简直就是一片与南北岸断脱的大平原。岛上没有高起的山头土堆,也没有高大的树木丛林,只有一望无际、茂密如毡的芦苇,以及夹杂在芦苇荡中生长的蒿草。至于在芦苇和蒿草里还有些什么,他们就无从知晓了。
不过赵匡胤还是有所准备的,他也怕此行过于唐突造成误会,导致双方的伤害反而不美。所以上岛之后每行一段便以响箭带拜帖射出,那拜帖上写明他们此行意图为了商谈合作、共谋财路。但已经先后射出有十几支响箭了,岛上始终没有任何反应。这些箭到底有没有落到“一江三湖十八山”的人手里,他们根本无法确定。那茫茫芦苇荡中,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箭大概落在了哪里。
岛上的蒿草、芦苇和其他地方并不相同,它们在江水和淤沙的滋养下长得特别高壮。像赵匡胤那样魁伟的身材,依旧是被没顶其中,没有辅助物踮高一人多的身位根本无法冒头远望。
如此茂密高壮的蒿草、芦苇荡子,往往意味着危险的存在。首先它们掩盖了视线,让人无法判断路线,更难以发现其中暗藏的危机。另外,一般长了这些亲水种类植物的地面都非常泥泞湿滑,湿土下还有往年陈留的枯根纠结缠绕,磕绊脚步,行走非常艰难。而那些蒿草和芦苇又无法用来借力扶持,所以稍不小心便会栽倒在泥浆之中。更不用说在某些特定的地方还有天然存在的流沙、淤陷、积水坑,一旦踩踏进去又无人及时救助的话,那就只能眼睁睁等待自己慢慢死去。
虽然这些大周的禁军兵将经历过无数次危险和杀戮,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依旧像失去了眼睛和腿脚,心理的紧张和肢体的消耗很快就会让他们汗流浃背。再加上天气的炎热,芦苇、蒿草又密不透风,就连呼吸都无法顺畅,真让人有种关在蒸笼里的感觉。
赵匡胤停住脚步歇了一小会儿,拿汗巾擦了把脸。汗巾上浓浓的汗馊味抹在脸上让他心中很是不舒服,就像有种无望无助的感觉萦绕不去。置身在这个又厚又大的芦草毡子里,如果不能顺利地走出,那么过不了多久,他们这些人的肉体也会像那汗巾一样发出馊臭的味道。
在芦苇荡中察看周围地势的最好方法就是“架更楼”,赵匡胤已经记不起让手下“架更楼”的具体次数了,但他却记得每一次察看后汇报的情况。这是因为每一次的汇报内容都完全一样,看得见的只有茫茫的芦苇和蒿草,没有一条道路,没有一处田地和房屋,更看不到一个人影。
其实现在赵匡胤又有察看周围情况的欲望,但他却暗自强行抑制住了这个欲望。再不能让这些守帐亲兵虎卫架更楼远眺近望了,因为他们流露出的眼神中已经包含了太多的恐惧和绝望。这些来自北方的兵将虽然个个骁勇善战,但他们却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地理环境。在这样看不见、走不尽的地方,即便满怀的豪气、满身的力气,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发泄掉这两股气。这就像大力挥舞一把锋利的大砍刀,却无法砍断飘柔的绸纱一般。目前这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