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爱了吧?可她是杀人那个混蛋的初恋对象……这就成了抢吧。因为以前是最铁的朋友,大概没法原谅。总觉得有点悲哀啊。”

    在听的过程中莫名地呼吸困难起来,蒔野简单地行了一礼,出了工厂。刚才听到的话不会写进报道吧。即便报道了穷凶极恶的犯人也有人性的一面,也只会遭到排斥。

    之后在逮捕犯人后再来采访就行。离函馆到东京的最后一班飞机还有些时间。他想还是去拜谒一趟从昨晚就一直在想的妈妈的墓地,于是驱车前行。

    妈妈的父母家过去经营着老字号旅馆。孩提时代的妈妈似乎是作为小姐过着富裕的生活。她在天主教系统的女子高中学习,据说曾这样憧憬着……早晚要和青梅竹马的餐厅家的儿子结婚,两个人开个小店什么的。使这一梦想破灭的,是从东京辗转而来,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就任女子高中教职的父亲。这个自称为诗人、宣称理想是记者的假知识分子,让曾是他的学生的妈妈怀了孕而结婚,并对旅馆的经营指手画脚,和客人发生好几次龃龉。经过亲属会议的商量,父亲得了一小笔钱,被要求离开函馆。

    妈妈因为信仰的缘故没有离婚,她和十二岁的蒔野结伴,跟着谎称投机赚了一票的父亲去了东京。然而,父亲很快有了女人,不再回家。那之后,老家的旅馆遭遇大火,为了照顾卧床不起的父母,妈妈回了故乡。蒔野讨厌转校,留在东京。妈妈在父母死后也没来东京,而是在她哥哥建于旅馆原址的公寓当管理人。蒔野在北海道的报社找到工作之后,她仍说“我这样就足够了”,继续着独自一人的生活,冬季的某一天,有人发现她寂寞地死去了,似乎是因为心力突然衰竭。她当时四十五岁。

    高台上是巨大的共同墓地,妈妈一家的墓地在日照良好的朝南一角。反映出旅馆曾有的繁荣,地皮广阔,墓碑也大。为妈妈而设的刻有十字架的墓碑也排列在普通的墓碑旁。伯父向父亲提出,想让妈妈长眠于父母的身边,父亲一方面出于自家没有墓地,便答应了。下葬的时候,父亲没有出现。

    最后一次拜谒妈妈的墓地是在婚后,他和妻子来报喜,因此已过了十年。他在妈妈的墓前蹲下,把伞支在肩上,合掌做了做样子。如注的大雨打在墓碑上,刻着妈妈名字的凹痕聚积了水滴,终于满溢,往外流出。早上曾听到的“寂寞、寂寞”的声音回到了耳畔。他因此冷不防想起那个男人的话。

    “这个人被谁爱过,又爱过谁呢?因为什么事被人感谢过呢?”

    妈妈被谁爱过吗?又爱过谁呢?做过什么事而被人感谢呢?

    和静人分开之际,蒔野心有所挂,问他今后要去哪里。他并无隐瞒,翻开本子作答,蒔野习惯性地做了笔记。今天是某个三岔路口的儿童的交通事故,另一个路口的摩托车事故,公务员纵身自杀的铁轨道口,从屋顶坠下的雪压住了老人的房子,亲生儿子杀死父母的人家……他说准备依次走访一圈。

    听得连自杀以及因为雪造成的事故都要哀悼,蒔野怀疑全是胡扯。他想,莫不是由新闻产生了妄想,偶尔到事故或凶案的现场张望一番作为消遣……但如果真是在做哀悼之旅……会如何哀悼蒔野的妈妈,他也想问一下。

    函馆出发的最晚一班飞机是晚上七点多,而札幌出发的则有近十点的。这是自己的嗜好,职业病一样的确认癖。在脑海中跟自己说了这一借口,蒔野回到车里。

    他乘傍晚的飞机回到札幌,在机场租了辆车,在雨中迷了好几次路,抵达据说是交通事故现场的三岔路口。按照静人的说明,该是三年前的事了,一辆卡车正要左转,车的内轮卷进一辆自行车,导致喜欢棒球的九岁少年身亡。

    蒔野将车停在路沿,下车寻找静人。哪里都没有留存事故的痕迹什么的,也没看到他的影踪。事故的消息也是谎言吗……正当蒔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哀悼人简介 >哀悼人目录 >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