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海、望见对岸、也看见了石阶和那条小径。犹记德次郎先生当时曾言,这已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

    因此,年幼的德次郎先生便走到老夫意图投海的地点,是的,意图自此处逃离该岛。毕竟他是首度望见对岸。

    德次郎先生亦坦承,当时在自己眼中,对岸看来犹如一片净土。

    是呀,说来讽刺,对岸竟然也将岛屿视为净土。

    德次郎先生便步下石阶踏入海中。是的,勇气的确教人嘉许。

    有勇无谋?噢,或许也可说是有勇无谋罢。

    一心以为对岸有许多东西可吃,德次郎先生死命地跑。但当时的他毕竟只是个孩童,而路不仅有两里之遥,还是步步难行。就和老夫当时所遭遇的情况一样,才跑了一半,海水就开始将小径给淹没。

    此时,入道崎已是近在眼前,因此他死命游完了剩余的路程。

    没错,想必要是游得慢了些,他就要教海流给吞没了。

    他就这么千钧一发地逃出了神域。

    接下来——

    也不知德次郎先生是顺利游完全程,抑或是途中便告体力不支。幸运的是,他并未让那凶险的海流给吞噬,而是被冲上了入道崎的悬崖下头,并为神社的看守人所寻获。

    是的,正是如此。

    先生果然英明。

    这条小径,唯有在每月的满月之夜才会浮出海面——而且唯有在太阴升上天际到落下之间的时间内,人才走得过去。

    噢。

    不过,从前似乎不是如此。

    吟藏曾言小径乃随岛屿上升,方才没入海中。因此在古时,大概是两、三百年前罢,这条小径曾是恒时高于海面的。但后来徐徐下沉,最后于百年前完全没入海中——自此之后,唯有逢满月之夜,方能勉强走过。没错,百年前的访客亦是每月仅能登陆一次。

    德次郎要比老夫早四十年走过这条小径,或许在当年,这段路要比老夫走过时好走得多罢。

    后来。

    德次郎先生告诉老夫,将其扶养成人的看守人曾提及一与戎岛相关之远古传说。

    该看守人表示,那应是近三百年前的事儿了。

    当时,海中小径完全浮于海上,岛屿本身亦不似今日般隆起,故两岸往来尚属频繁。

    那一带为秋田藩佐竹大人之领地。

    但三百前究竟从属何处,老夫就不清楚了——

    只知道自古时起,该处就是一座贫瘠的岛屿。既无米可上缴、亦无渔获可食,民生景况至为悲惨。

    某日,有一行脚各地之六十六部来到该岛。是的,正是那种肩背佛龛、手持法华经云游诸国之朝圣者。

    六部抵达岛上后,岛屿便为暴风雨所袭,同一时候尚有地震、海啸肆虐,岛上的情况是一片狼藉。当时,这个六部攀上岛上最高处——应该就是那座石阶的顶端罢,立地虔诚诵经,助岛屿安然度过此劫。

    看来这六部似乎是法力高强,大概是祈祷应验,暴风雨竟然戛然而止。岛民对六部感激至极,便赠予家屋,并献上一女助其成婚。

    自此,六部便定居岛上,归化为住民。为了替岛民压惊,于岛上各处设惠比寿像,并广张结界为岛屿辟凶。

    不仅如此,还焚护摩、诵经文,以求岛民能聚财致富。

    从那时起,漂流于海上之财富便开始源源不绝涌向戎岛。

    噢,唉,这毕竟只是个传说,如今民智大开,想必这种说法已是不足采信。或许这海流原本便存在于岛屿周遭,众人以为六部所镇之天变地异,或许亦是肇因于此海流。

    是的,看来应是如此。

    后来,戎岛因地势逐步隆起,小径逐步下沉,再加上热泉涌出,雾气笼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后巷说百物语简介 >后巷说百物语目录 > 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