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始用的是传统邮件——在互联网真正兴盛起来之前——然后用的是电子邮件。他写了数千封信。有夸夸其谈、有批评、有称赞、有表扬还有政治述评,能有的都有。报道引述他的话,说他最喜欢的书中有一本《赫索格》,是索尔·贝娄写的小说,讲的是一个陷入写信不能自拔的人。一般来讲,奇尔顿所写信的内容都是关于主张道德价值观、揭露腐败,赞扬行善的政客和抨击作恶的政客——他现在在博客里也是这样做的。我在网上找到了许多这样的信件。他似乎找到了博客界的秘诀。他大约是在5年前开始建立‘奇尔顿报道’网站的。眼下在我继续讲之前,稍微了解一下博客的历史应该会有些帮助。”
“当然好了。”
“这个词来自‘网络日志’,是一位名叫约恩·巴杰的电脑专家在1997年造出来的一个词。他当时在网上把关于旅行的日记记述下来,在网上阅读。如今人们在网上记录他们的思想已有好多年了,但是让博客非常特别的地方是链接。这是博客的关键所在。你读个东西,会在文本中遇到有下画线或粗体的参见条目,点击它会把你带到另一个地方。
“链接称作‘超文本’。网址中的-t-P是什么呢?它代表的是‘超文本传送协议’,是让你产生链接的软件。在我看来它是互联网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或许是最最重要的。
“那么,当超文本普及后,博客就开始盛行起来。人们可以用as、Blogger和Groksoup。接下来有几十种之多。如今你只要在谷歌或雅虎上有个账户,你就能建立博客。如果再加上如今很便宜的数据储存——价格是越来越便宜——那你就可以拥有一个博客世界。”
博林的讲述很生动,也井井有条。他应该是一位了不起的教授,她思忖道。
“在9·11之前,”博林解释说,“博客基本上局限在计算机界,都是技术人员给技术人员写博客。不过,在9·11之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博客,被称作战争博客,它是在这几起恐怖袭击事件以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之后出现的。这些博主对技术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有这个世界。我不妨这样来描述这个差异:9·11前的博客是内向型的——指向的是互联网本身——那么战争博客则是外向型的。那些博主把自己视作记者,是人们所谓的新媒体的一部分。他们想具备新闻资质,就像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或《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他们想引起重视。
“詹姆斯·奇尔顿是一个地道的战争博主。他并不在乎互联网本身或者什么技术世界,只要能让他把信息发出去就可以了。他写的是现实世界。现在两边——早期的博主和战争博主——不断地为在博客世界里争抢地盘而争斗。”
“是争斗吗?”她很感兴趣地问。
“对他们来说是的。”
“难道就不能和平共处吗?”
“当然可以,不过那是个私欲横流的世界,为了占据山头他们什么手段都会用。一是要能聚集尽可能多的注册者;第二点就更重要了——让尽可能多的博客同你链接起来。”
“真是小集团意识。”
“的确。你得记住‘奇尔顿报道’真有其事,它很重要,也很有影响。你不是注意到,最初‘路边十字架’帖子链中的一个帖子,就是一位来自加州运输部的高级主管跟的吗?他想为公路巡查工作辩解。这说明政府官员和首席执行官们也会经常看这个博客。要是奇尔顿说了他们什么不好听的话他们会很不安。
“‘奇尔顿报道’倾向报道本埠的问题,其实本埠这里指的是加州,实际上一点儿也没有地方性。大家都把眼睛看向我们这里。他们不是爱就是恨这个州,不过他们都会看关于这个州的事情。另外,奇尔顿自己是以严肃的记者身份出现的。他自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