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分钟,然后静静走回到凯莉刚才坐的秋千边,旁边就是一扇半开的窗户,从这里能够听到他们的谈话。瑞格勒准备对凯莉说的事情一定与案件相关,也许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
事实是,他们谈话的声音很大,足够听得清楚。丹斯想起孩子小的时候相信如果看不到爸爸妈妈,是因为他们隐身了而且不说话。
“你看,现在说这个不太合适,但是我……对不起,我必须问清楚。”
“怎么了,巴里?告诉我,说吧。我总能想办法让你开口的,我能的,你知道。”
“你是不是和JBt环球谈过?”
“什么?”
“JBt环球娱乐公司,全能型的专业机构。”
“我知道这个公司。没有,我没有和他们谈过。你为什么这么问?”
瑞格勒解释说一个娱乐圈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告诉他,环球非常想和凯莉签约。
“你们双方在谈判,我听说。”
“巴里,一直都有人想联系我们。国家在线,环球,我从不理会他们。你知道的,我不会丢下你们。是你们成就了我。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凯莉只有他一半年纪,竟像对待小孩一般对他说话,感觉很奇怪。
“我不是告诉你我在卡梅尔吗?”
“你说去见了尼尔。”
尼尔·沃森,20年来摇滚界屹立不倒的超级巨星。
“是啊,我被炒了。”
“不!”
“他打算签给……听清楚啦,SAV·More。对啦,大型折扣店,和塔吉特、沃尔玛差不多,他们做他的制作人,为他筹备巡回演出。”
“呃,我很难过。但是我跟环球半句话也没有谈过,我保证。”
丹斯的网站很少关注大型商业音乐活动,但她多少能明白巴里·瑞格勒的话。如今人们获得音乐这种药效最强劲迷幻剂的方式彻底改变了。
19世纪之前,人们普遍接触的都是现场音乐——音乐会,歌剧,舞蹈,酒吧演出。进入19世纪,业界大腕开始出版乐谱,人们可以买下来,带回家自己弹奏——大多数是用钢琴。接下来要感谢爱迪生先生,发明了可以播放音乐的留声机。唱针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轻轻震动,声音便从花形喇叭口中悠悠传出。真正做到了让人们在家中聆听音乐,随便什么时候!
金属圆筒逐渐演变成唱片,能够在各种留声机上播放——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英国留声机公司(爱迪生公司的竞争对手之一)的产品、美国胜利留声机公司的产品、维克多牌留声机等等。不久后,电子设备更加繁多。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神奇的乙烯基塑料成为制作唱片的标准原材料,区别仅在于唱机转盘的转速。
进入20世纪后期,胶带开始流行(其音质更加接近原音,只是倒带比较麻烦,后来改良为八音轨循环的磁带),之后是CD,光学压缩磁盘。
不管媒体怎么变,不变的是人们总是会花大把大把的钞票把音乐买回家。艺术家当然仍时常举办表演,但是音乐会最大的功能变成了专辑宣传。有些艺术家从来不登台,依然可以靠音乐发财。
然而,改变一如既往地在发生。
计算机。
不管歌曲还是音乐,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下载聆听。
在新的世界秩序中,磁盘和胶片被遗忘,曾经依靠制作、发行及销售专辑而富得流油的唱片公司以及同样富有的艺术家,也逐渐被遗忘。
人们再不需要购买整张专辑。如果只是喜欢其中的两三首歌曲(这种情况难道不普遍吗?),那只选这些下载好了。如今是流行混搭的时代,因为那些便宜到令人发指的下载网站以及流量服务商,比如纳普斯特、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