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瘸三茶楼
子,摇了摇头。萧伟道:“怎么回事儿?”高阳道:“赵颖说,这个盒子上的锁是失传已久的‘子午鸳鸯芯’,她的功力,是打不开的!”

    萧伟一愣:“子……什么芯?”高阳重复道:“子午鸳鸯芯!”萧伟问:“赵颖怎么说的?”高阳道:“赵颖告诉我,这种暗锁是中国古代早已失传的一种极精密的纯机械锁,不过,有一件事情让赵颖觉得很费解。”萧伟问道:“什么事情?”

    高阳道:“子午鸳鸯芯暗锁的内部极其复杂,从赵颖见过的资料看,都很巨大,而盒子上这把尺寸小得不可思议,这个盒子应该有四百年历史,那个年代怎么会有如此精细的加工精度。”萧伟道:“不会是外星人搞出来的吧?”高阳一笑,道:“你又想到哪儿去了?”

    萧伟很失望,道:“要是连赵颖也打不开,那咱们不都瞎了?对了,不会当年老爷子也没打开过这个盒子吧?”高阳摇了摇头,道:“那倒不会,赵颖说虽然她打不开,应该还有别的办法!”萧伟一喜:“还有办法?”

    高阳点头道:“对,赵颖告诉我,虽然这种锁的开启方法官方失传已久,不过民间应该还有高人,可能会掌握这种技术。”萧伟问道:“民间高人?什么样的人?”

    高阳道:“盗窃高手!解放前的盗窃高手,除精通各种盗术外,必是精通各种开锁的锁术,不过能打开这种锁的人,必是身怀二十‘柱’以上绝技的高手。”

    高阳说得不错,过去的盗窃高手确实身怀绝技。就以开锁功夫而论,至少在二十“柱”以上。这里讲的“柱”,前文已经提过,便类似围棋所讲的“段”,是判别一个开锁高手功夫高低的准绳。

    中国自古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而在三百六十行之外的邪行——盗窃,古称“荣行”里,也曾高人辈出。这些高人掌握的绝技,最主要就是“锁术”和“扒术”两项。其中“扒术”指的是偷窃技巧,而“锁术”便是不用钥匙开锁的技巧。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开锁和扒窃技巧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拿“扒术”来说,在掌握了诸多艰苦的基本功以外,不但要心细、胆大、眼明、手快,更主要的还要巧妙地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要想练成一个扒窃高手绝不是简单的事,确实要经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训练。就如我们今日的钢琴演奏训练,要经过诸如拜厄,车尔尼599、849、299、718、740,肖邦练习曲等一系列专业教材训练,才有可能达到钢琴演奏比较高的境界。

    “扒术”训练要从指力练起,指力有三关:“碎炭”、“碎栗”、“碎石”,也就是要凭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的力量,能够捏碎木炭、核桃之类的坚果,甚至是石头。当然,这仅仅是传说,并没有人真正见过。这三种境界达到,就要进行准确性练习:“悬铃”,即悬空挂一块极其光滑的圆石或肥皂(当然是发明肥皂以后),两侧分别挂一铜铃,要练到快速取走圆石而铃铛不响。铃铛的距离会随着技巧加深逐渐变近,最后近到和两指再加上圆石的宽度相仿。练到这个境界,才会进行“沸水取物”训练,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开水夹肥皂”,如果能在极短时间将极其光滑的物体仅用三指力量从沸水中取出,而手不烫伤,就算练成了。

    不过以上种种训练都是“死”训练,因为扒手在真正偷窃中面对的,是不断活动并且有感觉、有警觉的人,因而真正完美的偷盗更为艰难。所以“扒术”的最高级训练,是用一个木头人来进行的。这个木头人全身关节和活人一样,是活动的。木头人悬于半空,穿着和常人一样的衣服,身上绑上一枚铜铃,扒手要在木头人衣服各个口袋取出物品,而铃铛不因晃动而出声,这便达到所谓“一铃”的境界。而真正的高手,要从“一铃”练起,最高可练到“七十二铃”。也就是说最高境界要在木头人身上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溥仪藏宝录简介 >溥仪藏宝录目录 > 第三章 瘸三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