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饬江汉关税务司
,廖老二见状就紧张地跑过来扶我。我大手一挥,示意不需人扶,然后慢慢地转到了石质案台的后面。案台上的册子凌乱不堪,还一支毛笔搁在一旁,似乎当时的人在写什么。我望着案台,又抬头看了看几十排书架,心里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这里的茶书既然如此珍贵,那为什么茶务厂所的人没有带走,他们是遇到战乱而被迫撤离,还是路上出事了没能赶回来?
可是下梅村的老人们都很自豪地告诉我们,历史上除了土地革命时期,发生过几起国共之间的战火劫乱外,下梅从没遭遇过严重的战争外患。日寇战机轰炸赤石、公馆、城关、星村、五夫这些村落时,也不敢贸然闯入下梅上空。
我心说看来与战火无关,此处这么隐蔽,敌人很难发现,逃出去不如留在这里安全。我望了一眼石台乱丢的毛笔,还有几本没抄完的册子,以及一些资料,浑身袭来一阵寒意。看似平静如水的石室,茶务厂所的人莫非也在这里遇到了危险,所以被迫逃离?就如月泉古城一样,古城被死亡之虫袭击了,几乎没人能逃出去。
廖老二直说这不可能,因为茶务厂所在这里深藏了一段时间,如果有危险的话,他们不会选这个洞穴做为据点。其实,我也考虑过这一点,但月泉古城一开始也没危险,后来才被人破城。只希望过了那么多年,石洞已经没有危险埋伏了,可看情况又不尽然。
我在案台上找了找,有一本册子记录了这处茶务厂所的建立过程。根据上面的记载,选址此处时洞穴就已经被人雕琢过了,可能是某位前辈曾住在这里。从建好茶务厂所,到把《茶书总纲》几近完成,前后花了20多年。册子上的计划是花30年,可他们却神秘消失,还有10年的任务没有完成,现在也不知道其他夺来的茶书收藏在哪里。
我乐得清闲,干脆坐在冰冷的石椅上,翻开案台上的册子,廖老二干脆就站在我对面。案台上的资料不多,没有记录天下间一共设立了多少个茶务厂所,见于历史记载的只有“饬江汉关税务司”里的“一笔带过”。看武夷山茶务厂所的规模,即使它不是所有茶务厂所的龙头老大,地位也不会低。
廖老二担心地问:“小路,其他厂所会不会也有那么多茶书?如果真这样,可能已经有人发现了别的厂所了。”
“这不大可能,我觉得只有这一处,如果都干一样的活,那就没必要设立那么多个茶务厂所了。”我说道。
廖老二又问:“那也不对啊,看起来林家人早就发现了此地,为什么这些东西他们都没整理呢?这样丢在这里,不怕被别人发现吗?”
“所以他们才派人守住这里嘛,你叫他们把这么多书往搬哪儿搬,肯定会引起别人注意。林家人太有心计了,好东西不分享,居然藏得那么好。”我感叹道。
廖老二不屑道:“什么东西都分享,老婆要不要分享啊?成功的商人都不是人,他们总会有点心眼。如果当初把茶书全部分享了,林家现在能有这么风光吗?”
我一时语塞,要做商人就得不是人,这种观念太不和谐了。林家人肯定不笨,不会一样东西都不拿走。茶务厂所既然收集了天下茶书,那很可能也收集了天下名茶。林家人不带走书,却带走了那些珍贵的茶叶。
顿时,在来武夷山之前,我们就打听到林家人的来龙去脉。1941年,中国茶叶公司武夷山建立了茶叶研究所,林家人就是从研究所走出来的。在文革前,林茗主动离开了茶叶研究所,没说明具体原因,执意离开了。这些事情交织在一起,绝非偶然,第一个发现此地的肯定就是被称作“茶痴”的林茗。
廖老二看我沉思不语,忽然就说不对啊,此处如同一个藏经室,那老鬼和两具腐尸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听后马上回过神,心想刚才怎么没注意到这事,难不成藏经室里还有别的通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