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外 关于铁盒
过鬼子,但不是解放军。
老人讲的故事很杂,鬼啊神的都有,但更多的是军营里的故事,讲尽了一个战壕里的恩怨情仇,有时讲着讲着能哭起来。
他的蜂屋里床头有一个永远没看他打开过的铁盒,铁皮磨得的发亮,盒口用把大铜锁锁着,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我那时候每年春天都盼着他来,不光是为了买能给我治病的蜂浆,也因为他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谜,我渴望有一天能看到谜底。
但那一天始终没有到来,1998年,新四军纪念馆旁扩建,菜田被水泥浇了,老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现在已经2009年了,老人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吧。
于是我利用老人当年给我的素材,加上艺术加工,写了这篇小说,谨以向老人家和他那一代的军人致敬:“陈老爹,一路走好,九泉下战友相逢,亦当杯水泯恩仇。”
回到问题3上来,我怎么说呢,我要说的是个文学性的问题。
文学论坛上有个普遍的声音,中国没有悬疑小说。
要看悬疑小说,就要看欧美的。比如斯蒂芬·金,比如希区柯克。
要看悬疑小说,就要看日本的。比如江户川乱步,比如东野圭吾。
小孩子要看柯南,从小培养。
2008下半年,我对悬疑小说发生了兴趣,连忙就去看了上面推荐的作品。
斯蒂芬·金的我没看懂,不然就是没感觉,反正我一目百行地瞄了一遍,波澜不惊。
希区柯克的我承认很好看,我翻遍了所有他的短篇中篇,然后我惊讶地发现他没长篇。
日本的我看了有点头晕,说实话我不是说它不好看,但它确实吸引不了我,因为我觉得它专业知识强了点,而我高中对物理就失去了兴趣。
我的意思就是它比较枯燥,太理想了,有时候还太没人性了,总是那一套。
然后我看了《魔鬼与天使》、。综合了我看过的最成功的国外悬疑小说后,我发现了它们的一个共通性:
就是各国成功的悬疑小说有各国的文化传承在做底子,不然就是日常生活的贴近性在作沟通。
我很高兴,我想那我们中国的悬疑小说该多好看啊。我们的五千年文化可是最悠久,最牛逼的文化传承,外国人和我们的生活复杂性比起来算毛啊。
于是我高高兴兴地去翻起了中国的悬疑小说,然后我哭了。
中国的悬疑小说好看不好看我先回避,先说我看到封面上都是:中国的达·芬奇密码,中国的斯蒂芬·金,中国的那个阿什么夫人,原来中国的悬疑小说都是香蕉啊?外面披的是黄皮,里面都是白的?
我们中国的悬疑作家们居然以这种赞扬而沾沾自喜,依然一遍遍地在外国小说和电影中寻找灵感,在努力寻找下一个外国帽子。
要是谁敢表扬我的作品类似外国的某某,我用大耳光子抽他。
现在回到中国的悬疑小说好看不好看的问题上来。我在里面用我的方法向两个人致敬了:
一个周德东,一个天下霸唱。
因为他们的作品没向外国作品妥协,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悬疑小说。当然我不是建议模仿中国自己的好作品,弄得满地盗墓,人应该有点自己的个性,写点自己的东西,但没个性你也不能有奴性啊。
而中国绝大部分悬疑小说充满了奴性,一味地膜拜抄袭外国作品,你总可以在奴性的作品中找到外国名家的幽灵。
是时候开启铁盒了,铁盒里有我们中国文化的正统传承。中国不是没有自己的好作品,而是作家们丢弃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我们中国人的自傲。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不是让我们复制人家的文化来覆盖自己的文化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