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莫待蜂螫
近年来,东野圭吾的小说在台湾书市快速窜红,大量的作品竞相译出后,由不同的出版社争先恐后般地推出,而且销路大多不差。归究其原因,一方面,当要拜日剧之赐,因为日剧把东野多部畅销小说改编后搬上萤幕,相当叫座,也让东野圭吾这位作家的名气大提升;另一方面,也跟东野在磨剑多年后,文笔愈来愈好,故事题材愈来愈多元有关,读者在看过他的小说后,也多半给予正面评价。这也使得东野圭吾在当今台湾的推理小说市场上,有逐渐超越他人,而成为新天王的气势。但除非是天才,否则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可能从出道开始,作品就维持在最高品质的程度。所以,在看惯东野圭吾多部成熟作品后的今天,回头再去看他早年的创作,应该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
这部是东野圭吾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小说,距离他以拿到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赏,已有十年的时间。那时的他,在日本文坛已然小有知名度,但仍难跻身畅销作家之林。虽然入围第十七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但可惜最后仍与奖座擦身而过。
不过,十余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顾这部小说,却是特别有意义的事。
先说明东野创作这部小说的时空背景。一九九五年的元月十七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芮氏规模七点三的超级大地震。这场后来被称为“阪神大地震”的震灾,造成万人伤亡、三十多万人无家可归的惨剧。面对如此强大的天灾,和多数日本人一样,东野也会想到,如果再次发生类似的强震,而且震央万一又接近核能电厂,会不会发生让日本居民更难以承受的浩劫?
当年的东野当然不能预见,在二零一一年的三月十一日,日本宫城县发生了较阪神地震更强的超级强震。地震规模高达芮氏九,随后还引起大海啸,卷起的巨浪超过四十米高。这次的灾害造成至少一万五千人死亡,将近三千人失踪,另有六千多人轻、重伤,房屋毁损超过一二零万栋。随后,因为地震和海啸的冲击,震央附近的福岛核电厂发生氢气冷却剂爆炸、反应炉炉心融毁的重大核灾,日本政府还将这次事故归类为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最高的第七级。日本人心中最大的梦魇──复合式灾变,一夕成真。
就是在阪神大地震发生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东野在书中构筑出一起恐怖份子威胁事件。署名“天空之蜂”的不明人士劫持并改装一架军用直升机,以遥控方式让飞机停伫在日本新型核电厂反应炉上空,并要求日本政府承诺终止全国核电厂的运作,否则,飞机燃油耗尽时,就会坠毁在这座核子反应炉上。而阴错阳差的,飞机上竟然载了一名九岁的儿童……
恐怖份子的威胁,当然让日本政府大为恐慌。执政团队担心的是,核子反应炉的强度,能不能承受飞机坠落的巨大破坏力?如果承受不住,政府以往对民众宣传的核电厂安全神话,就等于不攻自破。其次,日本核电厂若全数停止发电,日本社会能不能继续维持运转?如果可以,所谓缺电、非核电不足以补足电力缺口这种说法,就会被推翻。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在飞机燃油尚未耗尽之前,想办法逮捕疑犯,化解危机。于是,整部小说就像一出节奏明快的好莱坞式动作片,在充满紧张、刺激等等元素的情节下展开。日本防卫厅、直升机制造商、核电厂员工、警探及美女等角色一一登台,场面浩大,出场人物众多,在东野圭吾的创作生涯中,实属罕见。
出身理工科系背景的东野圭吾,在这部小说中,当然也没有放过一展所长的机会。他在书中大量加入了核能发电、飞机线控传导等非常艰深的专业知识。但同时,东野也将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怀放入书中。在这部作品里,除了探讨核安问题外,他也对校园霸凌、民众对公共政策的疏离感等社会现象多所着墨。显然,东野圭吾在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