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尾声
    查特顿和柯勒于1997年最终澄清了U869的身份。在此之前,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但为什么U869在接到前往直布罗陀的命令后还继续前往纽约?U869最终如何沉没?艇员们是如何死亡的?

    这些问题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了,因为潜艇艇员全部阵亡,并且没有一个人目击潜艇的沉没。但根据设想,潜艇很可能发生了如下的状况:

    对U869控制室造成致命损伤的很可能就是它自己发射的鱼雷。1945年像U869这种潜艇一般配有两种鱼雷发射管。普通的“定型”鱼雷循着特定的航道通过回转操纵装置打击目标。声学鱼雷相对来说更加先进,根据敌船推进器发出的声音判断目标的位置。但是这两种鱼雷都有可能打到自己的潜艇上。发生这种状况的鱼雷被称为“环行鱼雷”。潜艇记录上记载了多起发生“环行鱼雷”的事件,每次潜艇都侥幸避开了返回的鱼雷,使鱼雷从潜艇底部或上方通过。声学环行鱼雷尤其危险,因为它可以循着潜艇电动机、水泵和发电机的声音追踪潜艇。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潜艇艇长通常在发射了一颗声学鱼雷后命令潜艇立即潜入水中。

    艇长通常能够提前得知“环行鱼雷”的到来。鱼雷推进器每分钟几百转的速度会发出明显的高分贝旋转音,潜艇的报务员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这种声音,如果鱼雷与潜艇的距离继续拉近,潜艇的全体艇员也可以清楚地听到这个声音。如果艇长意识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它经常能够命令潜艇潜入水中或改变航道来避免被“环行鱼雷”击中。没有人知道记载上的65艘失踪潜艇有多少是被“环行鱼雷”击沉的。因为大多数“环行鱼雷”都毫无征兆可言,而且通常没有人能目击被“环行鱼雷”击中的场面。

    在理想的情况下——海水平静,海底声音传播状况良好,发现时间早,报告及时——纽恩博格可能会有三十秒或更多的时间来对“环行鱼雷”做出反应。如果情况不理想,或报务员稍有迟疑(或两种情况同时发生),他的反应时间就会相应缩短。

    鱼雷击中U869后不会立即爆炸。从鱼雷接触潜艇到引爆之间大概有一秒钟的延迟时间,因为潜艇头部的引信需要在碰撞后才能引爆炸药。这个碰撞声——潜艇艇员可以明确辨别出的声音——即使是发生在远距离的敌船上也清晰可辨。发生碰撞到引爆之前的这段时间足以使潜艇艇员们充分意识到他们被“环行鱼雷”击中这个事实。

    大多数德国鱼雷携带的烈性炸药在620到780磅之间。根据潜艇伤痕来判断,“环行鱼雷”很可能击中了指挥塔的底部,这里正是潜艇的中心位置。位于控制室周围的人——包括纽恩博格和布兰特——肯定会立即被炸药炸成碎片。在相邻艇舱中的艇员也很可能被爆炸引发的剧烈震动推到机器设备上碰撞致死。爆炸的余震会在空气中向252英尺长的潜艇两端延伸,很可能将艇员们抛向天花板、墙壁或与其他艇员撞在一起。钢制的舱门可能被炸开了。离爆炸中心最远的艇舱也未能避免波及,剧烈的爆炸将通往柴油发动机舱的舱门以及艇首鱼雷舱内鱼雷装载管上的盖子全部炸飞。爆炸的威力也可能轻而易举地将潜艇顶部的舱门炸开——起先,查特顿和柯勒认为这个舱门是艇员们打开逃生用的。

    潜艇内部完全暴露在海水面前,冰冷的海水猛地冲了进来。潜艇内部的空气被海水无情地代替了,这一切来得凶猛剧烈。潜艇内的尸体被冲撞到各种机器设备上。潜艇内的空气像台风一样涌出艇外,将尸体、机器、零件、衣物和工具都带出了潜艇。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无力回天。尸体——有些甚至没有头或胳膊——也可能浮上了海面。

    不到三十秒钟,潜艇内可能就会充满海水。一分钟以后,潜艇就沉到了海底。即便有人能在爆炸中存活下来,侥幸逃出潜艇浮上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深海探秘简介 >深海探秘目录 >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