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附录一

    ,缇摩西:15岁的花店杂工,宣称自己的老板是个同性恋。

    ,teacher:和威廉同龄,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此人格是威廉本体人格的“进化”。不过,“老师”倒自称自己是“全部人格的融合体”,他负责协调各个人格之间的关系,并传授其他人格知识。

    请不要怀疑,以上并非我随意编造的人物档案——这些有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甚至不同出生地的“人”,都寄住在一个相同的身体里。

    在研究威廉案件的心理学家们眼里,这些人格是如此的具体而分明:比方亚瑟说话带英国腔,杰森一出现就喜欢大吵大闹,克里斯汀对一切都好奇而萧恩则始终表情木衲?有些讽刺的是,这些“派生出的”人格之间大多相识,而本体人格“威廉”却是直到接受心理治疗的时候,才得知自己其实是人格分裂。

    这点在常人看来虽然很难以相信,但却并不是“荒谬的”——威廉的第一个分裂人格早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克里斯汀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照顾凯茜”(凯茜是威廉现实中的妹妹),而这时候的威廉就如同进入了深层睡眠一般,对外界的一切没有任何的认知。

    换句话说,自幼年起,威廉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就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一直认为莫名其妙的意识丧失是“正常的”)——他常常在眨眼之间,发现时间和空间的无端改变:内向的威廉渐渐以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现象,只是大家不说明而已。

    就这样,不同的人格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到最后,“威廉”这个本体人格甚至被“亚瑟”

    和“老师”所压制(他们担心逐渐发现真相的威廉自杀,从而威胁到其他人格的生存),被迫长时间进入了封闭状态。

    这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中存在的多重人格的例子。从诱因上来看,威廉童年时曾受到过其继父的虐待和性侵害,人格分裂或许是他的潜意识所选择的逃避手段。只可惜这样的逃避逐渐变成了习惯,一个又一个的人格因为“需要”而产生,最后竟吞噬掉了原有的人格。

    粗看过丹尼尔·凯斯(Daniel·Keyes)的那本《比利战争》(《the Milligan ars》,比利即是上面提到的威廉)之后,我被威廉的经历深深打动了,也就由此萌生出了写

    的想法(那大概是在1996年——我是之后才看的《二十四个比利》)。捷尔特·内格尔博士,他仅仅是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分裂出了“剪刀手伊凡特”这一个人格——或许作为人格分裂者的例子,他并没有多么“出众”;但通过他的经历来给这个特定人群画一幅文学素描,他的份量却是足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超量”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两本书,无聊的朋友们还可以去翻翻卡梅伦·维斯特(其人是心理学博士,目前与家人一道住在旧金山)的《二十四重人格》(我记得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中文版)。虽然卡梅伦称此书为“纪传体”,但个人觉得实际上是“威廉”的衍生物。

    另外,《第五位莎莉》(同为丹尼尔的作品)、《美丽境界》(《A Beautiful Mind》,希尔维雅·纳萨著)以及《神奇城堡》(《tle》,凯洛·史密斯著)都值得一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千岁兰简介 >千岁兰目录 > 附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