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议节论俗以摆年谱 烹茶谈扇如数家珍
之候,三月是花之盛。农历二月十五是花朝,就是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要种花,庭园之中一切未开花木都要挂红着彩,用红布系在花枝上,或系在木棒上插在花盆,表示祝贺百花诞辰,求良辰美景,花木繁盛。”

    王金亭道:“其实为花木桂红水举,始于初唐的武则天,李汝珍先生的长篇小说中说,武则天登上女皇宝座后,在一个严寒的冬日,因目睹腊梅盛开,忽发奇兴,写了一首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令所有花卉都要非时开放。各花果然承旨。次日武则天游上林苑时,天时甚为暖和,池冰都已解冻,陡然变成初春光景。见时满园青翠,红紫迎人。武则天大喜过望,吩咐宫女给这些花木挂红,有的还悬上金牌以示奖励。独有牡丹迟迟不开,武后甚不满,命燃炭火烧炙枝梗,方才开放。武后余怒未息,罚将御苑中几千株牡丹尽行挖掘移植于东都洛阳,以示贬斥,洛阳从此成为‘牡丹之乡’。其中一些为炭火炙枯的牡丹余枝流落于淮南卞仓,以后卞仓的枯枝牡丹成为名贵异种。店家,你接着说下去。”

    店家道:“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柳绿桃红,群莺乱飞,是郊游踏青之机,南京人多于此时游雨花台、牛首山。各家各户还插柳于门,女子簪柳于发髻,人们以柳叶七片泡茶,说喝了可以明目。清明时还要放断线风筝,有意无意将线武断,让风筝随风飘荡,据说此种断线风筝可以带走放风筝人一年中所遇到的晦气哩!清时前一天叫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的众臣介之推的。这一天,大家概不举火,不吃熟食,只进一些干粮充饥,直到清明日的中午才重新炊饭。”王金亭叹道:“介之推真是一条好汉,晋文公重耳当年流浪时,介之推割股啖君,把屁股上那么一大块内割给重耳吃,真算是忠臣。当晋文公重耳得热后,派来宝马轿车来接介之推出来当官,介之推坚辞不受,带着老母躲进深山。重耳烧山唤他出来,他宁可抱着老母一同烧死,也不领取桂冠,真是个清高仗义的男子汉!”

    店家又接着说下去:“清明过后是立夏,天气日益暖热,万物欣欣向荣。南京人以碗豆煮饭作糕,坐在门槛上吃,认为这样做就可免于在炎炎之夏工作时会打瞌睡。五月五昌端午节南京龙舟竞渡于秦淮河上。龙舟宽不超过一步,长约二丈,彩屋三层,高五六丈,飞行水上,倏忽往来,雪浪摇空,彩旗眩目;夜则燃灯数百盏,金鼓大作,如巨鳌腾出,火龙出海,画船箫鼓,竟日通宵。南京的端午竞渡一是为纪念屈原,二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受黜自杀投江的故事家喻户晓。八月十五中秋节,孩子童在院中陈列许多泥制的菱藕瓜兔等小盆景供月;家家吃月饼、烧芋艿、煮藕粥、煮熟菱等。九月初九重阳节,是登高之日,人们喜欢登高饮菊花酒,传说可以去病。”

    就在店家介绍南京岁时风俗之时,楼上走进一个老先生,那老先生瘦骨嶙刚,拿一件破烂蓝衫,挂着一个大黄葫芦,背一个大蒲扇。张三见这老先生面熟,一时又记不起来,那老先生进来后来到窗前,一语不发,只是瞧着窗外的夜景。

    酒席撤去,店家又端上茶水,他笑着对王金亭道:“这茶叶是有名的碧螺春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吴县所产,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先,东山人朱正元在碧螺峰的石缝里发现几株野茶,香味特异,采集回来,野茶发展为家茶,并成为向宫延进献的贡茶。”

    张三抄起宜兴小茶壶给王金亭倒了一杯,又为自己倒了一杯,他见那碧螺春茶叶色泽澄绿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条索纤细,茸毛遍布,银绿阴翠,幼嫩整齐,呷了一口,清香沁人,甜滋滋的,不禁赞道:“好茶,真是好茶”

    这时店家走到那位老先生面前,问道:“您老来点什么?”老先生缓缓转过身来,说道:“吃过了,来这酒楼上散散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醉鬼张三简介 >醉鬼张三目录 > 第三十九章 议节论俗以摆年谱 烹茶谈扇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