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高层剑士
形”,以高热融化铁胎,倒入预制的凹模内,冷却形成一柄长方形的铁棒。
第二步是“锤炼”:先替铁棒接上临时长柄,继而以重锤把棒身锤平,用干草和特别溶剂除去铁内的杂质。
把锤薄的铁片放在鼓风炉上炼烧至通红后,匠师便以凿子将铁片拆为两半,重叠在一起,又把经过折叠的铁片再次放上洪炉炼烧,复再移放在铁砧上锤打、折叠。如此经过无数次重叠工序后,原始的剑刃便成为许多重软、硬薄层组合而成的精钢。
假若是坚刚质实的名刃,折叠次数往往多达数千次。
下一步骤为“炼硬”,又称“回火处理”:把刃身炼烧到一定温度(只有名匠才能从其色泽作出准确判断),然后迅速浸泡入冰冷的液体中。这一工序的目的是令剑刃外层变得坚硬,内部则保持较柔软,构成了剑身的无匹韧性。
同时,匠师亦会进行“整形”:在炼烧之前,先把将会成为刃锋一边的适当部位锤薄。由于剑刃两缘厚薄不一,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两边的扩张与收缩的速度和程度便出现差异,渐渐自然形成弯弧的刃形。
最后加上打磨、刻镂纹饰和血坑、开锋等后期工序之后,一柄坚刚利剑便诞生了。
若是精心铸制的罕有作品,以上工序往往要为时经年;但在“龙美堂”细致的分工下,加上“高桥重工”的高科技协助,普通“量产型”商品可在一个月内完成。
“很奇怪的刃形呢。”高桥瞧着康哲夫提在手上的长剑,一只手捧着冰冷的茶杯。
“到底是哪一国的兵器?”
“不知道。”
“连你也不知道?你可是CIA的刀剑类凶器专家啊!”
“只是分析员而已。”康哲夫伸出左手食指,沿着剑刃的平面抚摸。“这种剑形的来历,我确实无法分辨。”
“它是……命案的凶器吗?”
康哲夫点点头。他把长剑收回鞘内,安放于矮几上,然后打开公事皮包的钢锁,掏出内里一叠8R大小的照片。
“我来东京的目的除了拿这柄剑外,也要带一些东西来请你鉴辨一下。”他把相片放在矮几上,推到高桥面前。
高桥放下茶杯,以衣袖抹干指头上的水渍,然后拿起照片逐一翻看。
十五张照片全拍摄一道伤口——一名黄种男人的喉管和动脉遭利刃割破的伤口。照片以不同角度、距离拍摄了创口的形状,还有验尸解剖后的分析照片,以高解像电脑绘图重构的各种纵、横切面图像和立体全息图(hologram)。照片上有不同箭嘴及英语文字标示伤口上各处特征。
每张照片左上角都有一小行相同的文字:“受害者代号:hO43-8”
“很详尽细致的图解呢。死者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吧?”高桥鹰眼似的细目不离这堆照片。
“你也知道我不能说。”
高桥点头。“很利落的斩法——不,应该说是‘削’法。”他的右掌微握,缓缓在半空中比划,下意识地模仿击杀图中男人那一式剑招。“凶手只是以剑刃前端三公分划破死者的咽喉。准确而致命。这个男人死时大概来不及露出惊栗的表情吧?”照片只集中拍摄喉部伤口,并没有把死者的脸容纳入镜头内。
高桥露出着魔似的神情,提起几上的长剑,把剑刃轻轻拔出,细心端视刃尖。
“的确像是这种形状的剑刃,锋口的角度也很吻合……你就是用照片上那道伤口分析出凶器的形状来吗?”
“嗯。”康哲夫脱下平光眼镜,收进西服上衣内袋里。“我用电脑根据伤口的形状、深、浅,分析出刃尖的形状及锋口的角度和厚度;还根据伤口的长度、深浅变化、凶器的速度,计算出凶器的大概重量和运行角度,再估量出整柄剑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