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决定
导她的思想。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的主要理论其实是一种防御机制。青少年时期属于人格的认知和发展阶段,一旦他们遭受情感或者身体上的侵犯时,可能就会产生所谓多重人格。恐惧和痛苦是多重人格的典型特点,它们会困扰暂时主导的那种人格,但是也会给主导人格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久的喘息时间。所以,哪怕当施暴者已经死去,不同的人格也会本能地逃避与可能威胁到其生命,或者曾经威胁过他们生命的那些记忆相关联的行为。考虑到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这种事情的概率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当然,DID并不算新鲜事物,它已经流行了几个世纪,在过去就被看成是中邪或者妄想之类的症状。
史上最著名的DID案例莫过于西比尔(Sybil),她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女人,她的自传和电视节目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畅销全美。那个时候,所谓多重人格分裂症还被看作是极少数人的症状,有记录的大概有一百人。但是从八十年代以来,也就是在美国精神病学会官方承认这种病症存在之后,仅仅在美国,就有成千上万的病例浮出水面,主要原因是大家对心理治疗师的认识越来越广泛。过去,这类症状的治疗往往会被看作精神失控,这自然改变了民众对精神疾病治疗的看法。一些专家认为,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可有可无,甚至觉得小题大做,而另一些专家认为,这类治疗还远远不够。
当我准备创作这部小说时,我曾经采访过一个朋友,暂且叫他J吧。J是一个“重建后多重人格患者”,他将几个不同人格合成一个多功能型的综合人格。在J的经历中,从童年期的人格分离,到长大后情感上长期遭受心理创伤,再到成年后的恢复,这些和我所了解的DID患者的病症完全契合。
最近,一些曾经的DID患者所创作的有关患病、人格重塑,再到人格恢复的自传和传记非常畅销。许多人在书里提到,自己的故事是多么悲惨,描写之生动,让读者不免有些情绪上的影响。我读过几本,但在这里,没有必要给大家推荐。
书中,安琪看似戏剧化的经历,其实是以一种相对舒缓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但她身上仍然体现了DID患者大部分的症状。举个例子,不同的分裂人格可能会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取向,以及不同的用手习惯(左利手或右利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位、不同的长相、不同的记忆、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表情,以及不同的行为习惯等。安琪幻想中的小屋,其实是基于一种常见的多重人格经历构建起来的。DID患者的脑海中往往有很多个房间,可能是一座城堡,也可能是被分割后的很多隔间。
安琪的治疗过程融合了现实和虚构的元素。现实生活中,心理治疗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几个月就解决。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对话和催眠,DID患者的性格一般都很开朗,他们很容易就会被催眠。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通常被看作是DID下的一种病症。格兰特医生的光棒催眠,实际上使用的是一种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的工具,经常被运用在PTSD患者治疗中,可以帮助他们在脑海中重现过去痛苦的经历,减少他们消极情感的产生。多种治疗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帮助DID患者打破不同人格之间障碍方面显得行之有效,因为它可以吸收过去碎片式的、极具毁灭性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有计划地帮助不同分裂人格之间,达成一种相对和谐的互助关系。
安琪经历的实验过程是“光遗传学治疗”,它可以有效地删除安琪体内的两个人格。尽管现阶段看来,这还不能实现,但是从理论上讲,未来是很可能实现的。当今,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