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后记
    还是在二十多年前,我偶然从一本小册子里,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拾遗记》里记载的“挂星槎”的故事。不知为什么,这篇短文在我脑海中产生了许多奇思异想,竟然久久不能忘怀。

    后来,我查阅到《拾遗记》及其作者王嘉的一些资料。原来,王嘉是晋时的方士,所著《拾遗记》不少属于传闻。尽管如此,我们今天能见到这样的传闻,却不能不感谢他。进一步讲,也不能不感谢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的古代文化,虽然《拾遗记》和古代文化相比,只是沧海一粟而已。现在,人类虽然早已进入人造卫星时代,但这种美丽古老的传说依然脍炙人口。我想,想不能把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当代人民进行四化建设的崇高精神和人们对未来的美好追求融合在一起,构思一部小说呢?这就是我打算写的最初的念头。

    可是,这种念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付诸实现。直到一九七七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的决定重新吹响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角,激起了我的创作愿望,这才真的动起手来。

    于是,一些以前不曾考虑过的问题相继而来,要想写下去,就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古代的传闻、当代的现实和未来的遐想结合到一起呢?用什么样式的小说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在我看来,最能适合这一题材的,莫过于科学幻想小说了。说它适合,无非是因为在当代各种小说样式中,科学幻想小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容纳幻想色彩,从而把人们不曾亲身见到过的过去、现在、将来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

    其次一个问题是,我们需不需要幻想呢?这好像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它确实又是一个远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聊斋》、等幻想色彩极浓的小说,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古代人民是需要幻想的。

    那么,是不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科学的语言给以精确的表达,因而已经不再需要幻想了呢?不是的,科学和幻想非但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科学领域的不断扩大,它与未知领域的边界也不断增加,需要人们去探索、去幻想的奥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急剧地增多了。革命导师列宁早就指出:“我们永远认为不仅诗人、艺术家需要幻想,在科学、技术里也应当有幻想。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有。没有幻想连十月革命也是不可思议的。”

    现在,在我国,科学幻想小说不但为少年儿童所喜爱,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青年和成年人的欢迎。可见,当代人民更需要、更喜爱幻想。究其原因,大概不能不说是因为幻想总是美的,幻想是通向未知世界的动力,没有幻想人类就不会前进的缘故吧。

    所以,人类总得有点儿奇思异想。当然,这种奇思异想总得有个基础,这基础不是别的,正是人类现有的知识。列宁说过,“真理多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尚且如此,更何况幻想乎?幻想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成为荒诞。这也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

    第三,怎么一个写法,才能算作是科学幻想小说呢?对于这么一个问题,国内一直在争论之中,似乎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毕竟得有一个说法,否则连自己写的究竟算不算科学幻想小说也无从确定了。

    我想,科学幻想小说首先是小说。这种小说,不仅可以描写未来,也可以描写过去和现在;不仅可以描写可能取得的科技成就,也可以描写科学领域里的可能的失误和教训;不仅可以描写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也可以描写社会科学及这些科学门类之间的各种边缘科学。这种小说,其中的幻想不是“科学的幻想”,而是在人类现有知识基础上,在科学领域内的幻想;它既不是未来学的文学表现形式,也不是科学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星图之谜简介 >古星图之谜目录 > 第二十五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