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伤心的旅程
言不发。静静地回忆着那一幕幕曾在这里发生过的凄惨场面。从莫罗夫人的那所住宅到这座营房,一个是她曾幸福生活过的地方,另一个却让她饱尝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折磨!
我们只剩下毕比·加尔没去了。那纳·萨伊布把这座平房改造成关押囚犯的监狱。当年,许多可怜的受难者活活地被扔进了挖在房屋旁的那口井里。
当邦克斯看见上校往毕比·加尔的方向走时,他立刻抓住他的手臂,不想让他去。
爱德华·莫罗先生直视着他的脸,用一种平静得可怕的声音说:
“让我们去吧!”
“莫罗!我求你!……”
“那我一个人去。”
邦克斯没有再反对。
于是我们接着就去了毕比·加尔,它的前面是一座规划整齐且树影婆娑的花园。
在那口井的遗址上盖着一座八角形的哥特式建筑,井口上已被铺上石板,成了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像的底座。那是雕塑家马罗克提刀下的最后几件作品中的“怜悯天使”。
一八五七年印度大暴动期间在任的印度总督甘宁先生下令修建这座殿堂以求上帝赎罪,它的设计师是天才的于勒上校,当时,他甚至想自己投资完成修筑工程。
当年,母女两人被那纳·萨伊布手下的屠夫用刀砍伤后,或许活着就被扔进了这口井里,爱德华·莫罗先生站在井边,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最后跪倒在天使脚下的石阶上。
马克·雷尔中士也一直在他的旁边默不作声地流着泪。
我们的心也跟着他们一起碎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这份难以安慰的痛苦,只希望爱德华·莫罗先生能在这里流完他的最后一滴眼泪!
啊!如果当年他也在开进坎普尔的第一批皇家军队之中,匆匆赶在那场残暴的屠杀之后才来到这口井边,他或许早就痛苦而死了!
让我们来听听一名英国军官的陈述,——卢斯莱先生把它录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我们一进入坎普尔城,就立刻开始四处寻找那些可怜的妇女和孩子们,我们知道她们在凶残的那纳手里,但很快我们便得知了屠杀的消息。在这些无辜被杀害的同胞所饱尝的磨难面前,我们痛苦地发誓一定要偿还血债,同时,我们还想到了一些奇怪而野蛮的念头。心中燃烧着对那纳的仇恨,我们发疯般地奔向烈士们殉难的地方。在她们生前被关押过的那个小房间里,地面上血迹斑斑,各种残片没过了我们的脚背。柔软光滑的长辫子,被撕碎的裙子,孩子的鞋以及玩具堆满了被血浸透的地面。墙面上同样地沾满了凝固的血迹,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她们死前曾作的痛苦挣扎。我从地上捡起一本经书,其中的第一页上作了一些揪人肺腑的记录:
“六月二十七日,从船上离开……七月七日成了那纳的囚犯……不幸的一天。’但这还远不是等待我们的唯一一幕悲惨场面。比这更触目惊心的是那口堆满了这些柔弱无助的受害者们残骸的又深又窄的井!……”
幸好爱德华·莫罗先生没有随哈弗洛克将军的部队攻入坎普尔,在第一时间赶到井边!他只在凶残屠杀的两天之后才赶来!而现在,在这个恶梦般的地方,他只能看到人们为死在那纳·萨伊布手里的这两百名没有留下姓名的无辜受害者修筑的陵墓!
这一次,邦克斯在中士的帮助下,强行拽走了莫罗上校。
爱德华·莫罗先生永远都忘不掉哈弗洛克将军的一名士兵用自己的刺刀刻在井边的一句话:
“记住坎普尔!”
<hr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