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彗星
帕米兰·罗塞特教授在一次关于彗星的讲座中,曾根据各方天文学家的杰出见解,对彗星下了如下的定义:
“彗星是一种天体,由中心部分蓄核和云雾状部分管发以及形状象扫帚的明亮部分彗尾组成。由于它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具有很大的偏心率,地球上的人只能在一定阶段内看到。”
帕米兰·罗塞特认为,他的这一定义是非常确切的。不过,这种天体有时也会没有彗核,或者没有彗发和彗尾,但仍不失其为彗星。
他说,根据阿拉戈的理论,一个天体要成为彗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自己的运行轨道;
2)其轨道呈扁长的椭圆形,因而可以走到距离太阳和地球无比遥远的地方去。
一个天体如果具备第一条,就会有别于恒星,如果具备第二条就会有别于行星。因此,一个天体如果既不是流星,又不是行星和恒星,那就只能是彗星了。
帕米兰·罗塞特教授每次给人们讲解关于彗星的知识时,他从不怀疑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某个彗星带到太阳系中去邀游。他对这种天体——不管其有无彗发——向来有一种特殊的好感。他或许早已预感到这一天会发生吧!他在彗星方面的知识十分渊博。当彗星和地球碰撞之后,他在弗芒特拉岛最感到遗憾的,一定是没有人前来听他演讲,否则他定会立即举行一次讲演会,按照下列几点把问题阐述得更为详尽:
1)太空有多少彗星?
2)哪些彗星是周期彗星,即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出现?哪些彗星是无周期彗星?
3)地球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与彗星相撞?
4)碰撞的后果如何?是否与彗核的质量有关?
听众如能亲耳聆听帕米兰·罗塞特教授对上述问题所发表的见解,一定会大为满意的。
我们现在就在本章代替他来对这四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太空有多少彗星?
开普勒曾认为天空的彗星同水中的游鱼一样多。
阿拉戈根据在太阳和水星之间运行的彗星数目,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仅仅太阳系的彗星就有一千七百万个。
朗贝尔认为,在从太阳到土星的十四亿五千六百万公里的区间内,有五亿颗彗星。
也有人认为这一区间内的彗星是七百四十万亿个。
实际情况是,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因为谁也没有数过。而且也不会去数,但其数目一定是非常庞大的。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借用开普勒作过的一个比喻:一个渔夫如果站在太阳表面向太空垂钓。一钓竿下去准能“钓”起一个彗星来。
这还不算什么。在太阳系以外的广阔空间,还有无数个彗星。它们在太空随意游弋,没有一定的规则,动辄离开一个引力范围,进入另一引力范围。它们在太阳系进进出出。有的彗星人们在地球上压根儿就没有见到过,但却会突然出现在地球的天际,而接着便一去不复返,从此杳无踪影。
在太阳系内活动的彗星,它们是否有固定不变的轨道,彼此不会相撞,也不会同地球相撞呢?没有。它们的轨道总是受外力影响而不断变化的。这种轨道可以从椭圆而变为抛物线或双曲线。比如木星就是干扰彗星轨道的“能手”。天文学家发现,它总站在大路上挡住彗星的去路,对这些小天体施加强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引力很大。
以上就是彗星“家族”的基本情况,其成员简直是不计其数。
现在谈第二个问题:哪些彗星是周期彗里?哪些彗星是无周期彗星?
翻开天体史,大家会发现,有史以来,人们认真观察过的彗星有五百至六百个。但人们已准确了解其公转周期的只有四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