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资料来源
事。
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ister Fuller)于1983年逝世,因此生前并未见到“巴克球”(backyballs)和“巴克管”(backytubes)这些使他身后极富盛名的发现。在他许多最后的旅程当中,有一次我有幸在斯里兰卡开飞机载他及其妻子安(Anne),并带他们去看看《天堂之泉》所提到的特定地点。不久过后,我用12英寸的(还记得这种规格吗?)LP录音机(Caedmon tC 1606)录下小说,而巴克则友善地在唱片封套写下说明。这些事以一件令人讶异的启示
告终,它激发了我对星城(Star City)的思考:
1951年,我设计了一个可自由活动且结构简洁的环状桥,在赤道上空并围绕着它而组装起来。在这“光环”桥内的地球依旧自转,而这圆形桥则以自身的速率旋转着。我预见地球上的交通工具垂直地上升移至桥中,旋转着,并下降到所欲抵达的地球位置。
我坚信,如果人类决定投入此项投资(依据对此而产生的评估,认为这不是一项资金甚巨的投资),星城是可以被建设起来的。除了产生新的生活型态,以及让来自低地心引力的世界,如火星或月球的参观者更适应我们的星球外,所有的火箭研究都不需在地表进行了,而是让它们回到所属的太空。(虽然我希望每年在肯尼迪角太空中心应景地重演火箭升空,以唤起人们对火箭第一次升空的兴奋感。)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的城市将是腾空架起的,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城市作为科技目的使用。毕竟,每座塔相当于千万楼层高的摩天大楼,而围绕着同共步轨道的环,则介于地球和月球之间,但较靠近月球。若这个环形成完整的一圈,数倍的人口可以居住在这个空间中。(这引起一些有趣的逻辑问题,我乐意把它们作为“学生作业”。)
关于“豆茎”(Beanstlk)概念的卓越历史,以及其他更先进的概念,如反地心引力和空间扭曲,请参考罗伯特·伏特(Robert L. Foringuishable from Magic)。
1996年7月19日,我很惊讶在当地报章读到英国电讯人工生命团队(Artificial Life team)的领导人温德博士(Dr. Cer)相信我这章所描绘的信息和储存设备能在30年内发展完成!“我在1956年的小说《城市与群星》(ty and tars)中认为这些设备要在十亿年后才可能出现,显然是个失败的想像。”温德博士说,这种设备能让我们“在实体上、情感上,和精神上重新创造一个人”,并且他评估这么做所需要的记忆空间大约是10的13次方位元,比我所推测的10的15次方位元小了二级。
我真希望当时能以温德博士的名来为这种设备命名,这将会在正规圈子引起一些强烈的争论:“灵魂的捕捉者”。至于这设备应用于星际旅行,请参考第九章。
我相信我发明了以掌心对掌心的信息传递方式,在第三章有描述,因此发现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Nice)和他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投入这项研究已有多年时,实在叫人惭愧。
如果零点场(Zero Point Field,有时被称为“量子波动”或“真空能量”)能被开发出来,那么它对我们的文明所造成的冲击将是非常巨大的。所有现今的能源——石油、煤、核电、水力发电、太阳能——都会被淘汰,当然我们所担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会随之消失。所有这一切都变成了一个大的担忧——热污染。所有的能源最终成为热,如果每个人有数百万千瓦可玩,这颗星球很快就会像金星那样:阴影处的温度高达几百度。
然而,这状况也有光明的一面:除了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