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丹青画像麒麟台
跑来藏笔阁做什么?若说捉拿,就该派遣有笔灵的长老,他孤身前来找自己,究竟动机何在?彼得和尚深知自己这位叔叔说一藏十,城府极深,像一个二十面体的魔方一样不可捉摸。

    韦定国从怀里拿出另外一个手电筒递给彼得和尚:「随我来。」说完转身就走。彼得和尚迟疑一下,拨开手电筒开关,紧随其后。两个人沿着砚台边缘徐徐下行,顺着一条窄如羊肠的岩质小路朝台下走去。

    两道光柱左右晃动,激得四周的苔藓发出幽幽的微光。

    彼得和尚现在可以看清了,这个「砚台」平台是岩壁上伸展出来的一片,其实是半悬在空中。它的四周是一个巨大的岩壁空间,幽旷深邃。怪石嶙峋的顶部和洞底距离半空中的砚石平台起码都有四五十米高,四面八方的岩面高低不平,峰峦叠起,灰白色的岩枝延展到光线不能及的无限黑暗中去,层层叠叠,乍一看似是跌宕起伏、浪涛汹涌的海面,在一瞬间被上帝的遥控器定格,然后向内坍塌构成这么一个奇妙的世界。如果从侧面看去,平台就像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飞碟,远处的苔藓如星光点点。

    无边的地平线只能给人以「博大」之感,一个具有封闭界限的硕大空间才更容易使人产生惶恐,那些看得到却遥不可及的峭壁高高在上下左右,构成恢弘的虚空之所,反衬出观察者的渺小以及油然而生的敬畏,让人仿佛进入混沌初开时的盘古巨蛋。

    最令他吃惊的还是圆砚的正上方,从天顶上垂下一块长条钟乳石,通体漆黑,一柱擎天,如同一条松烟墨柱,钟乳石底端不时有水滴到圆砚之上。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攫起墨柱在砚堂中轻轻研磨,而后徐徐提起,以致墨滴尚浓,珠缀砚底。一幅天然的「行墨就砚图」。

    若说是天造地设,未免太过精致;若说是人力所为,又得耗费多大精力才能雕成如此的造像。

    彼得和尚深深吸了口空气,肺部一阵冰凉。他从来没想过背靠内庄的那座山梁里,还隐藏着这么一处神奇的所在。这么说起来,自己还要感谢砚台上的浅沟。假如没有那些沟纹诱导自己在平台上转圈,恐怕现在已经失足跌下谷底了。

    「韦家自从迁居此地以来,历时已经数百年,能有幸进入这里的,不过千人。这是一个天然溶洞,也是上天赐给我们韦家先祖的一件礼物,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如果好好开发一下,知名度估计不会逊于本溪水洞、桂林芦笛岩等地方。据初步估计,每年光旅游直接收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百万元……」

    韦定国边走边说,还兴致勃勃地拿着手电筒四处照射,声音在空旷的溶洞中嗡嗡作响。他越是若无其事,彼得和尚在后面越是满腹疑窦,但眼下也只能跟着走。

    他们在黑暗中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地势忽高忽低,难走至极,所谓的「路」只是岩石尖棱之间夹出来的一线平地罢了。头顶的风声呼呼大了起来,而灵气也越发厚重。比起藏笔洞入口处的浓度强出数倍。

    两个人顺着峭壁挤成的狭窄小路走出岩山。这里地势还算平坦,两侧岩壁像梯田一样层叠而起,坡势很缓。两坡汇聚之前的一小块空地上,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古朴石碑,碑下驮兽乃是一只石麒麟,在古碑中十分罕见。碑上还写着四个大字:「韦氏笔冢。」

    「就是这里了。」韦定国忽然站定,举起了手电筒,「兄长生前曾经嘱托我,让我带你来此地,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这是哪里?」彼得和尚问。

    「你自己一看便知。」

    彼得和尚举起手电筒朝两侧山壁上晃去,原来这石坡上影影绰绰有许多岩龛,就像是陕北的窑洞似的,形状整齐划一,都是半椭圆形,一看就是人工开凿。许多岩龛内似乎有人影,彼得和尚拿手电筒再仔细一照,不禁悚然一惊,倒退了两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笔灵2·万事皆波澜简介 >笔灵2·万事皆波澜目录 > 第七章 丹青画像麒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