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得遇故人
”
陈靖仇道:“是啊!张大哥确实曾问过。”张烈笑了一声,仔细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原来当日张烈在河边破屋辞了陈靖仇,心中唯恐拓跋部落有变,放开脚步星夜兼程地向北赶去,不日已回到部落里,所幸一切安好,并没有发生什么变故。张烈筹划数日,为了避开官兵,带领拓跋部落向西迁徙。一个多月后,终于在河套附近,阴山北麓,找到了一块人迹罕至之地。张烈拍马奔上山顶,仔细查看,只见这块地方圆数百里,三面险峰环绕,常人不易发现,况水草丰美,气候适宜。张烈遂和拓跋部落族中首领商议,将他们在那安顿了下来,同时也将部落首领之位归还族人。
再过数日,张烈待一切安顿好后,看看左右无事,心中寻思,单凭个人之力,无法对付那些使妖法的官兵,更兼心中原有济世救国,逐鹿中原之抱负,暗自揣度,下定决心,辞了妻子月儿,启程向南行来。
半月间已至雷夏泽畔,本打算寻到公山铁,并拜他为师。谁知寻了将近旬日,却连公山铁的故宅也没发现。张烈失望之余,勒转马缰,就欲启程回洛阳继续经营自己的王图霸业。但事情却偏偏凑巧,不想自己无缘拜见公山铁,临行之时,在湖边遇到了一个白发鱼醮,击竹而歌。
张烈心中疑惑,遂上前请教,一问方知,公山铁已经病故!那白发老者竟是宇文拓的养父,姓杨名义臣。张烈心中一惊,躬身再问。得知那杨义臣本在朝中为将,为人正直,因见杨广昏庸无道,屡屡冒死进谏。但杨广刚愎自用,疏远忠臣,不数年间,便闹得民怨沸腾,各地饥民揭竿而起。杨义臣看在眼里,心中深为痛惜,常自对天感叹。身为两朝元老,一生尽忠为国,不辞劳苦,身历百战,年过半百,怎奈膝下荒凉。一次偶然之机,到河北巡视,忽闻道旁有啼哭之声,杨义臣遂拨开草丛,拾得一子,心中怜惜,遂收养在家,以亲子相待,寄以厚望,教以诗书。
那孩子天姿聪颖,学无不成,杨义臣心中喜悦。不期那孩子年方六岁,忽然害了一场大病。杨义臣便寻名医,医治不得。看看将死,杨义臣心急如燎,孤身涉险,带着杨拓远渡重洋,来到仙山岛,求古月出手医治。古月看他诚恳,不忍拂逆其意,便欣然答应。
回京之后,杨义臣为使杨拓远离病痛,健体强身,遂教其武艺。杨拓习武亦颇有天分,数年间便有小成。杨义臣待他十岁那年,又让他拜杨素为师。杨素自得此徒儿,见他天资卓绝,心中窃喜,将全身武艺倾囊相授。杨拓十六岁时,天下能敌之者,便已屈指可数。杨素遂将轩辕剑也传了给他,让他跟随自己在军中做事。恰逢当年南朝遗老叛乱,于江南起兵。隋炀帝派杨素带兵前去镇压。杨素遂带了爱徒,引军南下。决战之日,杨素为查考徒儿的功力,命杨拓只身迎敌。自己勒马山岗之上,静观其变。杨拓凭借轩辕剑之力,冲入敌阵,金光万道,瞬间将叛军杀散,血流成河,死者充塞沟渠。杨素大喜,指挥大军再清剿一遍,搬师回朝,立刻申奏朝廷。
隋炀帝大喜,封了杨拓官职。数年后,杨素却已病逝。隋炀帝见天下平定,便恣意纵情享乐起来,以至民不堪命,各地复又烽烟四起。杨拓因镇压民乱立有大功,年纪轻轻,便被拜为护国太师。隋炀帝因有杨拓在身侧,自信帝位永固,更是大兴土木,荒淫无道。杨义臣见状,无不痛心疾首,对自己养子的胡作非为,更是心中悲愤。心灰意冷之余,佯作病倒,弃官离朝,归隐山林。那扬拓走遍大江南北,遍寻不见,只得做罢。数年后,查知自己身世,复又恢复了宇文之姓。
杨义臣虽避世隐居,但不时也能听人说起义子镇压百姓之事,心中常常自怨自责。后来得知公山铁被人打伤,不治而死,心中大惊之余,得知凶手正是宇文拓,更是愤怒不已。
张烈说明来意,杨义臣一知为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