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八章
供选择。这个地点要在高山上,而且离地球赤道不远,后者倒不是必要的,但对整个计划有帮助。关键在于这个地点必须在高山上,这就和你刚才提到的空气压力或空气密度有关。弹射舱要求必须处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上,负载弹射速度超过每秒十一公里,必须在空气稀薄甚至接近真空的空气中。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高山的理由。比如说离这里四百公里的楠达德维山,铁路一直通到离那里六十公里的地方,公路几乎通到山脚,海拔八千米,我不知道楠达德维山是否是个理想的地点。我只是从逻辑上分析,它可能是个理想的地点。这个地点最后应由地球工程师来决定。”

    “是不是山越高越好?”

    “是的,先生。”我说,“最好是能在赤道附近选一座高山,再通过设计弥补弹射舱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损耗。难点在于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这讨厌的厚厚的大气。对不起,博士,我不是有意要批评你们的星球。”

    “上校,这儿还有更高的山。说说你提议的弹射器的情况。”

    “这种弹射器的长度由加速度决定。我们认为——或者说计算机计算出——最好能达到二十倍于地球引力的加速度。有了这一速度,弹射舱便可以脱离地球引力,也就是说,弹射器的长度为百二十三公里。因此——”

    “请等一下!上校,你是建议打一个超过三百公里深的洞吗?”

    “哦,不!工程必须在地面进行,这样可以让冲击波扩散,让定子几乎呈水平延伸,每三百千米向上升起四千米——几乎是直线,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其他较小的变量会使它成为一条平缓的曲线。比如月球弹射器,肉眼可见范围内几乎是一条直线,一直延伸出去,隔几座山峰之后,弹射舱就看不见了。”

    “哦,我还以为你高估了当今的工程能力,我们能钻得很深,但不可能深到那种程度。请继续说。”

    “博士,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普遍存在的错误印象,你们才问我为什么在此之前这个弹射器没有被建造起来。我看过那些早期研究,大多假定弹射器是垂直的,或者说末端倾斜向上把宇宙飞船送人太空。但这是行不通的,也没必要。我想你们的这种假设是基于你们的宇宙飞船都是垂直或近乎垂直升空而来的。”

    我继续讲下去:“但他们那样做是为了到大气层上面,而不是进入轨道。脱离引力的加速度不是一个矢量,是无向量的,弹射器弹射出去的负载不会再回到地球,无论它向哪个方向弹射。哦……有两点要纠正一下:第一,不能对准地球本身,而是稍稍抬起来一点对准天空;第二,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加速度以冲破大气。如果它朝正确方向前进,它能到达月球。”

    “是的,但这个弹射器是否一个月只能用一次?”

    “不,先生。如果你愿意可以每天一次,弹射时间要和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相符。但事实上——这是计算机的分析,我不是太空方面的专家——这个弹射器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只需改变弹射速度,就可以到达月球。”

    “我无法想像。”

    “我也不能,博士,但——对不起,难道在北京大学没有一台特别好的电脑吗?”

    “有又怎么样?”

    (对方是不是更加面无表情了?一台智能电脑——装在机器里的大脑?或者是一台“活的”电脑,具有自己的意识?对我们来说,无论哪种可能都是件可怕的事。)

    “为什么不用最先进的电脑算出弹射器所有可能的弹射时间?有些轨道远离月球轨道,弹射舱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回到能被月球截获的地点;有些轨道离地球较近,能直接到达月球;有一些就像我们在月球使用的那样简单。每天都有一些时段可以选择短轨道。但负载弹射舱在弹射器里的时问不会超过一分钟。就看能以多快的速度将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严厉的月亮简介 >严厉的月亮目录 > 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