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刘义山听罢,大为感叹,闻方国涣适才所言,知他必是大户人家走失的孩子,得亏遇上方兰,读书识字,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此时,他心中便有了个主意,于是安慰道:“方公子不必忧伤,你虽落难于此,却也是识字之人,日后安留在家中,与我的两个犬子共读,吃穿用度当不亏待于你。日后你的家人若是寻了来,跟去便是。不知方公子意下如何?”方国涣闻之,忙起身拜倒道:“多谢先生能收留我一个落难之人,在下感激之至,日后有机会必当厚报。”刘义山见方国涣年纪虽小,却也知礼,着实胜过自己的两个儿子,心下大喜,忙扶了方国涣道:“刘某一生最喜读书知礼之人,公子这般实是难遇。”随对刘福道:“去唤两个公子来,让方公子日后与他二人共读,树个榜样。”刘福应声去了。
刘义山见方国涣衣衫单薄破旧,便命人寻了一身与他换了,方国涣又感恩拜谢了。刘义山接着问了些文章上的事,方国涣对答如流,刘义山心中甚是喜欢,随后道:“明日去后山择一处好地,葬了尊师,公子以后可放心在敝舍住下,有机会再去博个功名前程,当不会掩没了孔子。”方国涣闻之,流着泪又拜谢了,感激道: “有幸遇上刘先生这样的好人,日后若有出头之日,当全力以报。”方国涣少年聪颖,又为人厚道,自有那般感恩图报之心。
第二天,刘义山便命人将方兰的棺木发送安葬了,方国涣又大哭了一回,复谢过了刘义山的葬师之恩。此后,方国涣便与刘义山的两个儿子刘财、刘禄共读。那刘义山早年科场不利,虽已淡泊功名,却寄望两个儿子能有出息。可那刘氏兄弟久居山村之中,不曾见过世面,读了几本诗书,便以为学问大得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兄弟二人见家中救起的那个小叫花子来作他们的伴读,自有不屑之色,只把方国涣看作童仆来使唤,呼来喝去,时加刁难。方国涣却不以为意,为报刘义山救命葬师之恩,用心服侍,自无怨言。过了几日,刘氏兄弟见方国涣十分听话顺从,心中喜欢,便不着意作难了,把他视为心腹看待。也是三人年纪相差无几,性情相投,方国涣与那兄弟二人处得倒也融洽。无事时,方国涣也不敢闲着,和仆人们一起干些活计,没出几日,刘家上下都很喜欢他,刘义山见了也自高兴非常。
过了十余日,又下了一场大雪,山中鸟兽忍耐不住饥饿,时常到村边觅食。刘氏兄弟见了,便拉了方国涣,带了箩筐、稻谷去山中捕鸟。三人离了村子,踩着没膝深的雪吃力地向山上爬。为了捕到大些的山鸟,三人竟然相扶着上了山顶。刘财寻了一块开阔地,道:“就是这里了。”说完,上前用树枝扫出了一丈见方的空地。刘禄便叫方国涣把稻谷撒在地上,自己又寻了支短树丫杈,系上细长绳之后,支起箩筐半罩稻谷之上。一切准备妥当,刘氏兄弟便欢呼一声,拉了方国涣远远地在一棵松树后面藏了,蹲在雪中,静等山鸟来投。
方国涣见那兄弟二人如此做法,便问道:“这样能捕到鸟吗?”刘禄得意道:“放心吧,这法子我兄弟二人经常用的,每次都有收获,绝不会空手而归。” “嘘!”刘财这时示意了二人一声,三人注目望去,只见一只色彩明艳的山鸡远远低飞而来,警惕地盯着箩筐下的稻谷,迟疑不前。三人立时紧张起来,伏着一动不敢动,屏息注视,生恐惊走了这只难遇的猎物。
这只山鸡在箩前转了几转,咕咕叫了几声,实在耐不住饥饿,便伸颈抢啄了几粒稻谷,又迅速地走开了。刘财、刘禄兴奋得满脸通红,兄弟二人也是捕鸟的老手,神情虽紧张,却并不急着拉绳子。方国涣心中道:“是了,大雪封山,鸟兽无食,设些简单的圈套便可捕捉,鸟为食亡,便是这个道理了。”那只山鸡初啄得手,见无动静,胆子便大了起来,索性移进箩筐下,任意吃食起来。刘财见状,用力一拉绳子,便将这只贪食的山鸡完全扣在了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