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文会(1)
第十二章 文会(1)
坐了许久,红端过来巧果吃,话题渐渐到了文章诗词上面。一开始,张林业和杨成还插的上嘴,到后来,就只能听徐清和上官仪来来去去互相印证。
二人无趣,偷偷端了那盘巧果,跑出去和红话,在外头也欢乐。
聊着,上官仪忽然想起什么,笑着道:“凑巧,明日西湖有一个文会,徐兄作为文坛泰斗,不妨过去看看?”
徐清老脸微红,抄文成泰斗,也只有他了。
于是徐清开口道:“上官啊,我也只会一些诗词,不会什么文章啊?”
上官仪不由嗤笑一声,回到:“你以为余杭沧州相隔千里,我就读不到你写的东西了?哼,你的《劝农书》可谓造极之作,我早已熟记于心。”
“啊?这种东西你怎么弄到的?”徐清想起劝农书,不过就贴在了沧州城的布告牌上,也没到处拿去装b啊。
上官仪不回答哪里找的书,只:“你的《劝农书》读起来与其他文章读来都不同,十分简练,几乎可以是不可增一字,也不可减一字,读来自然率真,又发人深省,这才是好文章。
“一,《劝农书》用词平凡,我拿去读给农人听,竟然没人不懂。如此文采,又如此实用,徐大哥还谦虚什么?”
徐清默然,上官仪又道:
“可惜当今的文人都是不懂这等文章的妙处, 只知道一味地崇繁崇古,那些文章仿佛如老人蹒跚而行一般,有什么意思?又算什么文采?”
上官仪口不歇气接着道:
“刚才所的文会,就是那一群无识之辈组织的,几番邀我去论文诗,我都回绝了,若是徐大哥有空,且随我一并前去,看我是如何打这些人脸的。”
起文会,徐清自来唐朝后,可谓见识了不少,要么就是不少文艺青年骗吃骗喝的场所,要么就是一些青年无病呻吟,悲春伤秋。反正无聊的很,关键的是,东西摆在案上还不能吃,不然算作不雅,只能一起吹牛打屁。
那些所谓的文会,大多是无聊的人组织的,相互吹捧,彼此捧臭脚的,用此来扬名的。再要不,地方官用来笼络地方士子的幌子。
故而对于这种文会,徐清是丝毫没有兴趣,可上官仪如此了,也不好推不去。干笑几声,找个什么好理由回绝呢?
上官仪见徐清如此,便笑着道:“徐大哥有所不知,今日的文章不必写太长,昔日王右军赴兰亭修禊,一文而就,名流千古。”
徐清道:“原来是这样啊,兰亭序乃序跋,算品文的范畴内,这文会是比试品文吗?”
上官仪笑着道:“可以这么,文试文章篇幅限一尺牍之内,我正好有一篇腹稿,是照大哥的文风写的。”
汉朝的诏书,都要写在一尺一寸的书版上,以尺一牍,所以也将短篇幅的文章,称为尺牍文章。上官仪的尺牍就是这个意思。
篇幅短的文章,可以称尺牍,至于徐清所的品文,则是比尺牍还要短的。
品一词本来自佛学,指的是佛经的节本。而品是对于大品而言,大品则是指的佛经全本。后来,品文就变为特指篇幅短文章的词语,如游记、日记、序跋等文章都可以算得上是品文的一种。
文会若是论及诗词,徐清一个人能打遍唐朝无敌手,但论及文章嘛,就凭徐清那一笔臭字,就没了可看之处。
徐清听了当下道:“这品文,既不宜议论理,也不易叙述传道,不过是技,道而已,明道宗经才是经国之大业,上官,不要为了玩乐,弃了大业。”
徐清这话得可谓是堂皇,什么经国大业,都是为了回绝上官仪。确实,在正统文人里,学问才华仍然是在四六骈文上,其他东西,再写得怎么好,都是道。
可徐清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