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
1925年3月11日,林子轩接到电话,匆匆赶到铁狮子胡同顾维均的宅院里。
宅院里聚集着不少人,有人在院子里,有人在花园,彼此轻声的交谈,无人喧哗,整个院子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氛围。
林子轩大抵认识几个人,多是广州来的,还有北洋政府的代表和外国大使馆的顾问。
孙仲山作为这个时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牵动着未来中国的政治格局,各方势力需要掌握最新的消息。
他无心和这些人交谈,朝着第二进的院子走去,那里是孙仲山的住所。
他接到宋家三小姐的电话,早上何湘凝查看病情的时候,发现孙仲山的瞳孔开始放大,这可不是好现象。
林子轩来到孙仲山的住处,迎面正碰上汪精为。
两人以前在杭州同游过,一起观看钱塘潮,后来在上海也见过几次,算是熟识。
这时候,汪精为是孙仲山身边的亲信。
他对林子轩点了点头,低声说了眼下的情形,就匆匆离开了,他还要通知其他人员前来,见孙仲山最后一面。
其实,孙仲山搬离协和医院后,并没有放弃诊治,尝试了不少方法。
包括精神治疗和据说是日本最新研制的抗癌新药,只是效果不好,病情不断的恶化。
林子轩清楚就算是在后世癌症也是医学界没有攻克的难题,早期还好说,坚持治疗有希望痊愈,晚期的话就希望渺茫了。
他看到了宋子闻和孙仲山的长子孙课,以及宋倾龄和何湘凝等人,似乎在说遗嘱的事情。
他没有走过去,只在远处看了看。
不一会,宋子闻走过来,面色憔悴,可见这些日子过的并不好,他们互相安慰了几句。
从宋子闻这里,林子轩才知道让他过来的用意。
孙仲山的离世是一件大事,到时候,北平各界都会有所反应,这里毕竟是北洋政府的地方,或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状况,特别是新闻媒体。
事实上,他们接到消息,有些报纸对孙仲山有意见,可能会发一些不利于孙仲山的报道。
林子轩在文坛和报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希望林子轩能够关注一下这两方面的动向,及时传递消息,也好早做应对。
林子轩在北平也有报纸和杂志,在宣传上能起到作用。
这件事牵涉到各方势力的博弈,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们的根基在广东,在北平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至少,林子轩是值得信赖的人。
这时候,汪精为带了几个人走了过来,都是广州国民政府的重要人物。
他们一起走进孙仲山的卧室,这是为孙仲山签署遗嘱做见证。
林子轩则按照宋子闻的指点来到宅院的西厢房,见到了宋家三小姐,两人坐在房间里,看着外边惨淡的日光,都没什么说话的心情。
此时,在孙仲山的病榻前,汪精为将两份遗嘱呈给孙仲山,孙课把钢笔递给父亲。
但孙仲山连签字的力气都没有了,看到孙仲山握笔颤抖不能自持的样子,宋倾龄含泪托着手腕让他签字。
孙仲山虽然腕力很弱,但“孙闻,3月11日补签”几个字却非常清楚。
孙仲山签过字后,汪精为在笔记者下签名。
在场的宋子闻、邵员冲、戴恩塞、孙课、吴景恒、何湘凝、孔翔熙、戴济陶、邹录等九人,也都在证明者下面签了名。
到了下午,孙仲山的神志就不怎么清醒了。
林子轩到外边走了走,看到一个苏联人。
此人叫做鲍罗廷,是苏联驻广州国民政府的全权代表,负责联系苏联政府派军事顾问团及调拔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