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的“豹房”。
珠帘背后,“豹房”的前面,是晚明风格的木雕大型龙凤洗浴木桶,鸳鸯们赤身裸体钻进去,漂浮着雪莲的热水就慢慢没过上半身……
当然,最舒服的,还不是鸳鸯木桶洗浴,而是那个特别精致、雕满明代春宫图的檀香木架子床,它体量庞大,像个小阁楼一样,有上下两层床那么高,中间有扶栏和护床。
过去的王爷,就是一边看着木雕的春宫动作,一边双手扶在架子床上,身临其境,做着各种魂飞天外的动作……
段天生和赵国忠躺在客厅的鸦片床上,从木雕花窗往外看,那是后花园的“江南园林图”:奇石、飞泉、圆亭、名花、奇树……
江南春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在他们欣赏风景的同时,一桌古色古香的饭菜,就摆满了鸦片床中间的细长条桌上。
“咱们煤城要有这么一处高档会所就好了。”赵国忠说话,向来有言外之意,“又是文化名城,又是大款云集,好像咱们那里也有不少过去晋商的豪宅,改造成这么一个样子,既能展示文化底蕴,又不缺乏消费人群。”
“做不起来。”段天生当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为什么?”赵国忠不明白,市委书记段天生最热心文化产业,主政煤城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过任何实际动作。
“消费人群层次太低。”段天生尝了一口江南小菜,特别地道。
“这和消费人群文化层次有关系吗?”赵国忠理解了他的半句话。
“当然。”段天生用筷子夹起来一片酱鸭肉,没有送到嘴里,夹到半空欣赏,“就和这江南风味一样,品尝文化产业的人,一方面需要很好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很高的鉴赏水平。不然的话,这片最富特色的江南酱鸭,和咱们乡下农民做的鸭肉没有什么区别。”
“你是说,咱们的煤老板,有钱但没有消费品位,所以,咱们的文化产业做不起来。”赵国忠发现,段天生已经把那片酱鸭送到嘴里,细嚼慢咽,认真品味。
“不是我说的,而是很多北京人都这么说。”段天生嘴里含着东西,说起话来齉声齉气。
“别听北京人的,他们忽悠你。”赵国忠一语双关。
“我认为不是忽悠。”段天生近来常常和赵国忠意见相左,“我想也是这么回事。”
“怎么回事呢?”赵国忠把温好的古越龙山花雕酒给他斟满。
“这么说吧。”段天生把酒一口喝下去,“不管什么产业,消费主体都是有钱人,只要有钱人喜欢的,这个产业发展得就好,比如房地产、豪华汽车等等。文化产业也如此,北京的大款里,文化人居多,所以这里的文化产业特别发达。一个小画廊、一个小古玩店,就是我们一年的收入……
“而山西呢,有钱的都是山里的土老帽儿,像大黑那样的人占了大多数,他们有了钱,想的就是买房子、买汽车、去赌博、搞女人……他们根本不懂在文化领域投资和消费!”段天生鄙夷不屑。
“他们不懂,可是你懂啊!”赵国忠回敬了他一句。
“我懂,我敢在那个破地方大手大脚地消费吗?我那不是吃多了自我暴露吗?再说,光咱们几个人就能把煤城的文化产业消费起来?”一连几个反问,段天生就把赵国忠说得哑口无言。
“那你说怎么办呢?文化产业,不是一般的产业,里面包含着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做大文化产业,也能把祖先的精神发扬光大。”赵国忠这个时候,像当年的诗人、当年的教师,充满了责任感。
“还是我那个老办法。”段天生说话的速度要比吃饭的速度慢很多。
“什么办法?”赵国忠加紧动筷子,下面还有“大戏”要唱。
“只有在电视剧里做文章